“消失”的醫療器材 鄭大一附院9患者付高價器材費卻未被使用
3年前,63歲的王海森,不慎被電鋸割傷左手拇指,送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以下簡稱:鄭大一附院)治療,住院及手術費共計6.2萬元,其中2個“微血管吻合裝置”(醫療器械)的費用,占總醫療費的一半以上。
2021年12月9日,王海森到醫院拍攝X光片時發現,這個植入體內、不可被吸收的進口醫療器械不見了。詢問主治醫師被告知,“手術時發現不適合,便沒有使用。”
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王海森的遭遇并非個例,另有8名患者遇到了同樣的情況。9人入院時間在2016年至2018年間,時間跨度長達3年,主治醫師均為鄭大一附院急診外科副主任醫師王福建。
12月28日,王福建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稱,“微血管吻合裝置”可縮短手術時間,提高血管通暢率,但為部分患者使用后,發現血管未通暢,只能裁切掉該器材重新進行血管縫合手術,以保證手術效果。
有專家稱,微血管吻合裝置價格高昂,且不在醫保報銷范圍。即便使用失敗,也有向患者告知、展示廢棄器材的義務,否則無法證實在手術中使用。該微血管吻合裝置代理商官網顯示,該產品已在臨床應用30年,吻合成功率高達99.3%。
12月29日,鄭大一附院宣傳處工作人員接到記者反映后稱,將核實后給予回復,截至發稿前,記者未收到回復。
患者關濤的收費清單中顯示有吻合器一項、拍攝的X光片中卻未見,此外還有其使用的吻合器合格證。新京報記者 程亞龍 攝
“消失”的醫療器材
2018年1月,木工王海森在鄭州市區一工地做工時,被電鋸打到左手,導致拇指關節以上部位被切掉,出血不止,工友將其送入鄭大一附院急診科。
王海森記得,手術于晚間進行,早上醒來時疼痛難忍,詢問醫護人員為何不用藥,得知已欠下了3萬元的醫藥費。費用明細顯示,手術材料費共計5.4萬元,其中“植入類醫療器械使用登記表”顯示,使用的2個“微血管吻合裝置”花費了33600元。
因覺得費用太高,王海森于手術次日辦理了出院手續。他表示,自己沒有仔細看過住院消費清單,并不知道“微血管吻合裝置”是什么,能起到什么作用。只是在自己詢問醫護人員,“為何手術費這么高時?”被告知“用了兩個支架。”
王海森稱,他出院約1年后,有人曾找到他告知,這個價格昂貴的進口器材,在手術中并未使用,當時他沒有相信。直到今年12月9日,有人再次聯系他,建議他可以拍個片子看看。當天,王海森便在老家開封尉氏縣人民醫院拍攝了X光片確認,手術部位未見“微血管吻合裝置”。
12月22日,王海森就此聯系其當時的主治醫師王福建詢問。王福建向他解釋稱,沒有安裝,所以拍X光片不會顯示,當時使用該醫療器材后,發現血管未通暢,便舍棄了該器材。但對于王海森“沒用上,為何收取費用?”的追問,王福建未給予明確答復。
患者王海森從鄭大一附院調取的“植入類醫療器材登記表”。新京報記者 程亞龍 攝
-
無相關信息
- “消失”的醫療器材 鄭大一附院9患者付高
- “瞇瞇眼”引熱議 這家手機的漢服小姐姐引
- 國泰君安:海綿城市建設勢在必行,重點把握
- 市場消息:Las Bambas銅礦高管表示將在5-6
- SK海力士表示,尚未就英特爾NAND業務的IPO
- 日本股市今日因元旦節休市一日
- 國內碳化硅器件領域領先企業清純半導體宣布
- 華中數控:收到國家項目支持經費9000萬元。
- 互聯網大廠“寒冬”!快手調整員工福利取消
- 2021回放:凈流入額創歷史紀錄,北向資金明
- 美國能源部:已批準第三次從戰略儲備中釋放
- 西班牙將發行2024年、2027年和2028年到期的債券
- 跨年夜英國氣溫升高,歐洲能源市場需求緊俏
- 北京首個專利許可知識產權證券化項目正式設
- 三峽集團首個獨立儲能電站首期項目成功并網
- 中國銀保監會印發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則
- 巴西央行11月公布的總預算余額為-266.08億
- 比特幣逼近關鍵支撐位,若失守恐下探40000
- 研究顯示T細胞可防止奧密克戎引發重癥
- 寧德時代:擬投資建設動力電池宜賓制造基地
- 馬斯克:打算在火星上實行直接民主制,摒棄
- 衍生品服務商IG Markets:加息抵消病毒影
- 瑞典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增至1314784例
- 瑞典新冠肺炎累計死亡病例增至15310例
- 西班牙將發行2024年、2027年和2028年到期的債券
- 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12月21日的一份
- 沙特央行表示,從2022年1月起,它將利用彭
- 跨年夜英國氣溫升高,歐洲能源市場需求緊俏
- 北京首個專利許可知識產權證券化項目正式設
- 三峽集團首個獨立儲能電站首期項目成功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