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全面降準 低估績優白馬股、政策扶持行業將受益
12月6日,央行宣布全面降準!決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此次降準共計釋放長期資金約1.2萬億元。甬興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許維鴻對《紅周刊》表示,此次降準符合預期。
在他看來,央行降準并非是對經濟增速的悲觀預期,而是將資金引向更需要資金支持的行業,如科技和金融相互賦能、鄉村振興的金融生態建設等。相應主題的投資,后續有望獲得資本市場的重視。此外,低估值、資產型,以及明年業績預期穩定的板塊,也有望直接受益。
此外,許維鴻也分享了他對2022年資本市場觀經濟走向和資本市場風格演變的展望。
在他看來,2022年全球經濟將呈現“增長顯著放緩+高通貨膨脹”滯脹組合,但不會出現能源危機、美國“股災”等事件;人民幣兌主要貿易伙伴的匯率依然堅挺,下半年開始有兌美元的貶值壓力。
受益于儲蓄搬家、人民幣升值,A股資金面維持“中性偏好”,將繼續受內外資追捧。其認為,2022年市場將繼續“機構市”風格。A股行業政策面繼續熱絡、圍繞“雙碳戰略”、“一帶一路”和鄉村振興持續展開,但不看好元宇宙、軍工等階段性題材板塊的持續性。
此外,他強調,2022年將是中美資本和上市公司“大規模雙向流動”的元年,越來越多的“有持續價值潛力”的中概股將回歸港股,這不僅為香港資本市場發展帶來了機遇,也利好A股的券商板塊。
2022年中國市場及投資機會
超重磅!央行全面降準
低估績優白馬股、政策扶持行業將受益
6日傍晚,央行宣布,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于2021年12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本次下調后,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為8.4%。
那央行“開水龍頭”是想把資金引向哪里呢?筆者認為,一是高科技、初創型、中小企業,這是中央、國務院多次明確要求的,要促進中小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二是鄉村振興,農村金融缺乏有效的金融生態,這是必須改變的。
因此,央行降準并非是對經濟增速的悲觀預期。有了資金的宏觀支持,下半年中國金融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值得期待的就是科技和金融相互賦能、鄉村振興的金融生態建設。無論如何,這些主題的投資都應該得到股市的重視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低估值、資產型公司,以及2022年業績預期穩定的板塊,也有望直接受益,投資者可適當關注其中機會。
中概股回港加速度
A股券商板塊2022年值得期待
A 股券商板塊在2022年值得期待。以2021年底滴滴(DIDI.US)明確回歸香港上市為里程碑,筆者判斷中美在“中概股”為依托的、長達三十年的資本市場合作,將發生拐點性趨勢變化。
2022年將是中美資本和上市公司“大規模雙向流動”的元年,越來越多的“有持續價值潛力”的中概股將回歸港股,這不僅為香港資本市場發展帶來了機遇,也利好A股的券商板塊。
從投資角度,中資券商在過去十年已經在各具特色的國際化之路有了積累,趨同的采取了“立足香港、輻射全球”的發展途徑。目前國內140家券商中,已有48家實現了A股上市,占比達34.3%,其中實現“A+H”上市的券商14 家。
截至2020年末,證券行業共有34家香港子公司,各券商香港子公司業績也顯著增 長。再疊加2021年券商境外設立子公司條件的大幅“松綁”——流程由審批制變 為備案制,A股券商板塊國際化的戰略競爭格局正在開啟。
圖1 國內券商企業 (黃色標注為A+H兩地上市企業)
數據來源:甬興證券、Wind
回歸“機構市”A股將繼續受內外資追捧
“碳中和”產業鏈仍是最值得投研的方向
對2022年的A股市場,我們認為,依然值得期待,但是會回歸“機構市”的風格。中國股市面臨的后疫情時代經濟復蘇減速,并非是歐美發達國家的邏輯:短期看,依然是中國對房地產泡沫風險的去杠桿、以及中低收入階層過去兩年的實際收入顯著降低而消費不足;長期看,則面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的中國企業環保成本上升,產業集聚度進一步上升。
另一方面,中國面臨的通貨膨脹壓力,則是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輸入型”通脹,表征就是由制造業成本PPI向居民消費CPI傳導的過程,好在預計2022年PPI和CPI的剪刀差會迅速收窄,一定程度上降低中小企業的成本壓力;最后,我們判斷豬周期會在2022年下半年給CPI造成實質性沖擊,讓年度CPI走勢前低后高。
圖2 中國PPI和CPI剪刀差將收窄
數據來源:甬興證券、Wind
我們判斷,隨著中央宏觀部門對經濟的調控越來越成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風格會“忍耐”后疫情時代的經濟低速但穩定的復蘇。推而廣之,歐美發達經濟體更不會嘗試極端的政策去干預經濟、包括地緣政治沖突。網絡上對于臺海沖突、中國的房地產資金鏈、抑或是美國的貨幣政策過快收緊、土耳其經濟崩盤等,都是極端的階段性輿論,雖然提供了階段性交易窗口,但不會對中美金融資產價格主軸造成沖擊。
或者說,2021年并沒有給2022年留下資產價格變動的“大外力”邏輯,持續兩年的新冠疫情和累積的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不會直接沖擊發達國家和中國的股市。
最大的系統性風險還是在相對薄弱的新興市場,回歸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邏輯,反過來考驗IMF和G20的外匯協調和危機處理能力。
-
無相關信息
- 央行全面降準 低估績優白馬股、政策扶持行
- 燃料電池板塊跌幅達2% 越博動力報40.54元
- 實招硬招加速出臺 各地沖刺“跨”年關
- “小蘑菇”做成大產業 種植戶人均增收4000元
- 鹵味覺醒完成5000萬元A輪融資 將陸續進駐K
- 龍泉市龍南鄉中心學校:濃情蛋撻 巧手制作
- Z世代正成為餐飲消費主力軍 “測評”成為
- 劇崩了但演員沒崩 心疼他們耗在了4.4分的
- 現實感大于現實性 懸疑劇更須突破創作瓶頸
- 交易員:中國美元垃圾債每1美元上漲1-2美分
- 大灣區企業成功發行澳門首筆工商企業綠色債
- 印尼主要股指開盤上漲0.4%至6575.98點
- 上海口岸預計全年進出口總額將創歷史新高,
- 【熱點消息回顧】日本10月家庭支出持續下滑
- 機構調查:分析師認為未來兩三年,加拿大住
- 機構調查:預計加拿大房價2022年將上漲5.0%
- 日本將于12月中旬開始通過APP發放疫苗證書
- 越南VN指數上漲1%至1427.73點
- 智利3歲至5歲兒童開始接種中國科興新冠疫苗
- 今日美股 | 美股三大指數集體反彈,航空
- 中國香態食品任命新首席戰略官與總裁
- 巧解供應鏈瓶頸,亞馬遜私人貨船、飛機齊上
- 摩貝將利用區塊鏈技術為旗下平臺升級
- Lucid近日收到SEC調查傳票,盤前跌近12%
- 美股首家數字媒體公司BuzzFeed“借殼”上市
- 馬伯庸小說:在史書的空白處 描繪上可供怡
- 植發是一門好生意 雍禾醫療沖擊“植發第一
- 用淘寶打電話是什么感受?這是最費錢的通話
- 奢侈品退貨政策“雙標”依然存在 消費者維
- 過冬靠一身正氣?南方供暖把決定權交給業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