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為何加速進入中國保險市場 看中國內巨大市場
日前,中德安聯人壽宣布已收到監管部門批復,中信信托將其所持有的中德安聯49%的股權轉讓給安聯控股。轉讓后,安聯控股將持有中德安聯100%股權。至此,中德安聯人壽成為中國首家合資轉外資獨資的人壽保險公司。
種種跡象顯示,近幾年外資險企正在加速布局中國業務。截至2020年末,境外保險機構在華共設立了66家外資保險機構、117家代表處和17家保險專業中介機構,外資保險公司總資產1.71萬億元。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外資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3524.44億元,市場份額7.79%,同比上升0.62個百分點。
外資為何加速進入中國保險市場?
首先,這得益于我國實施的一系列金融開放政策。
2019年5月,中國銀保監會提出保險業對外開放舉措,允許外國保險集團公司和境外金融機構成為外資保險公司股東,外資保險公司的投資主體更加多元化。
同年10月,監管規定“外國保險集團公司可以在中國境內設立外資保險公司”“境外金融機構可以入股外資保險公司”,并授權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制定具體管理辦法。
同年底,中國銀保監會印發《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于明確取消合資壽險公司外資股比限制時點的通知》,取消了合資壽險公司的外資股比限制。
今年,中國銀保監會進一步修訂外資險企的管理條例,其中,刪除了實施細則中有關外資股比51%的限制性規定,外國保險公司或者外國保險集團公司作為外資保險公司股東,其持股比例可達100%。
其次,外資如此迅速布局,看中的是國內巨大市場。盡管我國保費規模已是世界第二位,但保險密度和保險深度都亟待提高,險種的針對性和多樣性不夠。意外險、短期健康險、責任保險……這些“新藍海”正是外資險企可以發力的領域。
同時,外資險企的進入,對中資險企來說不僅僅是“狼來了”,更多的是可以從競爭中取長補短。以短期健康險為例,近年來保費收入持續高增長,2015年至2020年復合增長率高達27%。雖然許多中資險企研發的產品銷售勢頭迅猛,成為“網紅”產品,但是透過經營數據可以發現,不少產品的賠付率、費用率居高不下。還有個別險企的短期健康險上半年再保后賠付率仍超過80%,可謂賠本賺吆喝。相比之下,部分外資險企的短期健康險產品賠付率不超過25%,且多年來一直保持穩定。這說明外資險企在經歷過太多經濟周期的考驗后,其定價水平、風控能力和銷售策略都有可圈可點之處,值得中資險企研究學習。
最后,外資險企經過多年的發展,較為崇尚精耕細作的經營思路、穩健經營的發展理念。面對行業的變化和外部沖擊,表現出良好的韌性與抗風險能力。
-
無相關信息
- 外資為何加速進入中國保險市場 看中國內巨
- 汕頭海上風電項目吊裝完成 預計年產值5.65
- 禾邁股份科創板上市 市盈率為225.94倍
- 網絡流行語是時代發展的“晴雨表” 生活變
- 朱單偉全程沉默不語 陳亞男的獨角戲何時休
- 賺錢不難理想可貴 羅永浩漸漸在直播間消失
- 預計到2024年 中國餐飲市場總體量達6.6萬億元
- 2024年 中國餐飲市場規模可達到6.6萬億元
- 前11月 越南進出口總額5991.1億美元增長22.3%
- 高度依賴出口和旅游業 東盟經濟有望實現V
- 北京規劃到2025年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
- 越南VN指數開盤幾無變動,至1446.77點
-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預計日本經濟將
-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希望在新冠疫情
-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需要關注新冠病
- 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文件,特斯拉首席會計
- 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文件,特斯拉首席財務
- 合作再上新臺階 中老班列多線惠好“滿溢”
- 美股科技新股遭遇拋售潮,僅剩一只未入熊市
- 天境生物:董事會批準加速在港“雙重上市”
- Coupa Software2022財年前三財季虧損2.83億美元
- 今日美股 | 美股三大指數持續上漲,蘋果
- 小鵬汽車比特斯拉更受青睞?方舟投資繼續增
- 在2022年3月 預計油價將回升至每桶90美元
- 新技術和新業態、新模式等 中國外貿韌性強
- 到2024年 兒童將成為維生素軟糖的主要消費者
- 快餐行業資本化之路火熱推進 老鄉雞沖刺深
- 高校外賣可以“穿墻而入”了 “雙面柜”傳
- 杭州昨日新增2例輕癥確診病例 相關小區、
- 中概互聯網基金凈值“腰斬” 美團阿里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