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前海”首個百億級交通工程啟航 年旅客吞吐量2200萬人次

發布時間:2022-01-26 09:47:19
編輯:
來源:深圳特區報
字體:

衛星廳內登機口指引標識一目了然。

通往衛星廳方便快捷的捷運系統。深圳特區報記者 劉羽潔 攝

昨天上午,從深圳機場衛星廳出發的深航ZH9103、南航CZ3553兩駕“首飛”航班在機場跑道同時起飛,標志著深圳機場衛星廳正式投入運營。機場衛星廳是今年9月前海合作區擴區后,“大前海”首個建成投用的百億級交通基礎設施項目,也是深圳機場“十四五”期間首個建成投運的重要基礎設施,啟用后將有助于進一步提升深圳國際航空樞紐發展能級,為“雙區”建設帶來強力支撐。

1

設計年旅客吞吐量達2200萬人次

深圳機場衛星廳項目于2018年底開工,工程歷時近3年。據了解,為保證衛星廳及其配套工程建設項目按期推進,深圳機場集團聯合各參建單位,克服工期短、工程量大,疫情影響等諸多困難,確保工程項目按期推進,按時完工。

記者現場采訪看到,深圳機場衛星廳位于T3航站樓的北側,通過捷運系統連接目前的T3航站樓和規劃中的T2航站樓。據介紹,衛星廳總建筑面積約為24萬平方米,平面呈“X”構型,共設地上四層、地下一層,同時新增配套站坪面積約100萬平方米,機場地空資源將得到進一步釋放,保障供給能力進一步提升。

根據規劃,深圳機場衛星廳設計年旅客吞吐量2200萬人次,啟用后將新增42個標準廊橋機位,其中11個為組合機位可實現機位的靈活轉換,最多可保障53架飛機停靠廊橋,過站航班靠橋率有望提升至90%以上,更多旅客可以體驗廊橋抵離的便利。

2

為旅客帶來“人性化+科技感”候機體驗

全新的衛星廳在設計、建造方面別具特色,精心打造,處處細節上都體現了智慧高效、綠色低碳、功能人性化的特點。

記者在現場采訪看到,衛星廳所有登機口均已實現刷臉登機服務功能,并通過搭建旅客運行管理等平臺,部署自助服務設備,同時在洗手間等設施上為旅客打造智慧體驗;在內部空間和環境方面,衛星廳以“春”“夏”“秋”“冬”四季為設計主線,候機區域設置不同款型特色沙發組合和不同顏色的座椅,配置了座椅充電、個性化沙發充電、充電吧臺等不同充電設施,滿足旅客多元充電需求;在衛星廳各個指廊,均設有獨立的母嬰室和不同主題的兒童游樂區。

在三層東西兩側的指廊連接處,深圳機場以人文和科技為展示主題,打造東、西兩個雙子星廣場,配合廣場上方的裸眼3D大屏,帶給旅客沉浸式的體驗,雙子星廣場同時各設有一處室外觀景平臺,是一個全天候的旅客室外休息空間,方便旅客更近觀看飛機起降和山海遠景,帶來全新候機體驗。

在節能環保方面,衛星廳達到了最新的國家三星綠色建筑標準,玻璃幕墻表面覆蓋了造型獨特的“L”型遮陽構件,東西方向設置內遮陽,能實現節能和建筑藝術的平衡。作為國內首家實現商業“同城同質同價”的機場,深圳機場衛星廳商業服務也將延續這一理念,通過持續豐富業態組合打造旅行零售新地標。

3

提升深圳國際航空樞紐發展能級

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預測,到2030年粵港澳大灣區航空客運需求量將達到3.87億人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提升深圳國際航空樞紐發展能級,推動深圳機場改擴建,建設世界一流的基礎設施體系。作為新一期擴建的重大項目,衛星廳是深圳機場“十四五”期間第一個建成投用的重大基礎設施,也是深圳機場通航30周年來的重要發展成果。

“‘十四五’期間,深圳機場集團將以衛星廳啟用為全新起點,搶抓‘雙區’驅動、‘雙區’疊加、‘雙改’示范等重大歷史機遇,切實履行‘服務大局、服務城市、服務產業、服務民生’的國企使命。下一步,我們還將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推進三跑道、機場東綜合交通樞紐、T2航站樓等新一期擴建項目建設,全力打造六位一體國際綜合交通樞紐。”深圳機場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金祖表示。(深圳特區報記者 戴曉蓉 通訊員 王鐘雪/文 劉羽潔/圖)

標簽: 大前海 首個 交通工程 啟航

   原標題:“大前海”首個百億級交通工程啟航 年旅客吞吐量2200萬人次

>更多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
www.bennys.cn 中國項目城網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 網站統計
Copyright© 2014-2017 中國項目城網(www.benny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2020036824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