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要提高警惕!以“官方回款”為誘餌的詐騙套路又出現了

發布時間:2022-06-15 14:51:59
編輯:
來源:每日商報
字體:

以“官方回款”為誘餌的詐騙套路又出現了!近期,不少前期因輕信虛假投資平臺而受騙的受害者被“清退回款”的幌子糊弄住了,接連遭遇二次詐騙。對此,昨日銀保監會發布風險提示,強調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從未設立或授權設立任何“官方回款”“清退回款”等渠道,提醒金融消費者要提高警惕,增強風險防范意識和識別能力。

打著“清退回款”名義的二次詐騙

“我也是***平臺的受騙者,我們有個回款群,我的錢已經退了,你可以在群里了解一下,是真實可靠的。”近期,不少打著“清退回款”名義的詐騙套路現世,諸多此前被虛假平臺詐騙的受害人深受其害。

以冒充某租房平臺客服退款詐騙手段為例,記者注意到,通常套路如下:

第一步會通過QQ、微信、電話、郵件、短信等方式通知受害人加入群聊。犯罪分子在獲取曾居住過資金鏈斷裂公寓、投資失敗、曾辦理補課等群眾的信息后,通過電話和短信等方式邀約對方加入所謂的“清退、回款”群。

第二步就是專人客服對接辦理“退款”。受害人加入對方的群聊后,對方將安排專人進行對接,并打著每日辦理數量有限的噱頭,吸引受害者。

第三步則是發送陌生鏈接或二維碼。對方逐步獲取受害者的姓名、手機號等信息,后以流程為由發送陌生鏈接或二維碼,要求受害者下載虛假投資APP,并稱有多種退款方式,但需要繳納15%、35%、50%的資金等理由騙取錢財。

這就是近期借著“清退回款”名義實施詐騙的常見套路,有的甚至打著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的旗幟實施詐騙,受害人往往維權心切,病急亂投醫,按照騙子所謂的 “流程”,一步步進行虛假“回款”操作最終遭遇二次詐騙。

對于這種詐騙陷阱,警方此前也有提示稱,警惕不法分子以網絡投資清退資金名義行騙,如遇投資受損千萬不要“病急亂投醫”,有疑問一定要通過官方途徑核實。在進行投資理財之前應選擇銀行、證券公司等專業機構進行確認!網絡上發布的投資、賭博、理財信息萬不可信!不輕易泄露自己的銀行卡號、身份證號碼、短信驗證碼、支付密碼等信息,陌生鏈接不要點,陌生二維碼不要掃,天上不會掉餡餅!一旦發現被騙,要注意收集相關轉賬記錄、聊天記錄等證據,并第一時間撥打110報警求助。

銀保監會發布風險提示

同時,這可恥的詐騙套路也已經被銀保監會注意到了。

昨日,銀保監會發布風險提示稱,近期,銀保監會監測到有不法網站假冒銀保監會等金融監管部門,發布帶有“銀保監會認證”“中國銀保監會”等不實信息內容,并以“官方回款”“清退回款”等名義實施詐騙。上述詐騙行為侵害金融消費者權益,損害監管機構聲譽,造成了惡劣的影響。銀保監會表示,從未設立或授權設立所謂回款渠道。風險提示強調,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是金融監管機構職責,中國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不會向消費者收取任何名目費用。

銀保監會表示,不法分子常常以“官方回款”“清退回款”名義欺騙民眾,編造“成功案例”,利用消費者急于回款、挽回損失等心理,以達到騙取資金的最終目的,消費者要謹防“回款”類詐騙侵害。監管部門已多次發布過有關風險提示,提醒消費者保護個人信息安全,警惕套取信息、轉賬、收費等行為。

類似詐騙手法有針對P2P網貸機構出借人的“回款”詐騙、“官方回款”詐騙以及“虛假投資理財”“虛假網絡貸款”“解債上岸”“代理退保”“白條代償”“銀行直存”等,均是利用消費者急于解困、急于挽回損失等心理特點,侵害消費者信息安全、財產安全,造成消費者財產損失。

銀保監會提醒,廣大消費者要樹立理性投資、理性借貸觀念,通過依法取得金融業務經營許可的機構獲取金融服務,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如發現涉嫌違法犯罪線索,請立即向公安機關、相關部門報案或反映。(記者 王靜)

標簽: 消費者要提高警惕 官方回款 詐騙套路 銀保監會

   原標題:消費者要提高警惕!以“官方回款”為誘餌的詐騙套路又出現了

>更多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
www.bennys.cn 中國項目城網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 網站統計
Copyright© 2014-2017 中國項目城網(www.benny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2020036824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