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開始跨界造衛星 一手造車一手造星的不只李書福

發布時間:2022-06-09 09:25:29
編輯:
來源:每日商報
字體:

地面的競爭還沒完,車企們已經迫不及待地上天了。6月2日12時00分,“吉利未來出行星座”首軌九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以一箭九星方式成功發射。特斯拉也于近日宣布將兌現引薦計劃第九期中“將3萬名車主照片向太空發射”的獎勵。而此前,與特斯拉密切相關的SpaceX公司已向太空發射近2500顆“星鏈衛星”。

進入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時代,太空探索技術對于汽車產業的影響正在與日俱增。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有數十家車企參與了太空競賽,除了吉利和特斯拉,還有來自本田、豐田、通用、奧迪等品牌正在不同的技術領域發動探索,太空或將成為車企廝殺的新賽道。

從特斯拉到吉利

車企開始跨界造衛星

就在神州十四號載人飛船發射的三天前,吉利的商業衛星也成功發射升空。隨著民營商業火箭企業以及市場的逐漸成熟,不少科技企業開始跨界“造星”。在汽車領域,吉利國內首家。這九星是由吉利科技集團浙江時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完全自主研制,旗下臺州衛星超級工廠出廠,設計壽命五年。

一手造車、一手造星的,不只李書福。在汽車圈的“太空計劃”中,最著名的莫過于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的“星鏈計劃”。截至目前,其主營火箭業務的SpaceX公司已經發射了近兩千五百顆“星鏈衛星”,并預計在未來18個月內增加至4200顆。

為何車企熱衷于跨界造星?業內人士表示,吉利和特斯拉發射的都是“低軌衛星”,低軌衛星最重要的作用是實現厘米級高精度定位。無論是“星座”還是“星鏈”,衛星群的組建可實現覆蓋全球近地軌道互聯網,實現無死角地面通信。因此,衛星成為汽車實現自動駕駛的必修科目,同時也是車企發展自動駕駛以及智能出行的重要一環。車企想要自研出的自動駕駛技術,就必須要擁有自己的衛星。

隨著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吉利天地一體化高精時空信息系統空間段建設正式開啟。未來,用戶可以通過車載終端獲取實時高精度定位,以及更高精度的道路特征,包括斑馬線、路標、3D建筑模型、交通信號燈等,可以助力智能駕駛的感知、決策、控制,打造更安全可靠的駕駛體驗。此外,“吉利未來出行星座”首軌九星還為海洋、無人機、物流、測繪等領域提供全方位服務。

太空競賽暗潮涌動

多家車企參與太空項目

事實上,車企之間的“太空競賽”早已暗流涌動,且有不斷壯大之勢。

特斯拉近日宣布將兌現引薦計劃第九期中“將3萬名車主照片向太空發射”的獎勵,特斯拉將把車主上傳的照片置于SpaceX火箭內,然后將于今年8月發射到太空,預計照片可以在宇宙中存在百萬年以上。據了解,在3萬名被選中的車主中約有2000位來自中國區。

本田在2021年將把進軍太空業務劃入目標,初期目標是完成小型火箭的設計和打造,并發射一顆小型衛星。有消息稱,本田未來5年對于火箭技術開發將投入高達5萬億日元,并計劃在2030年前發射試飛火箭。

2019年7月,長安汽車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就成功發射了一枚以“長安歐尚號”命名的運載火箭。豐田與日本航空航天局合作,以氫燃料電池技術開發探月車;奧迪也在谷歌Lunar XPRIZE探月競賽的資助下,參與了Lunar Quattro月球車項目。

隨著車企之間的“太空競賽”愈演愈烈,越來越多來自太空的技術也將應用到汽車中。日產汽車就曾在NASA的微重力標準下設計出了更舒適的座椅,并應用到旗下車型中,從而獲得了“沙發廠”的美譽。此外,胎壓檢測功能中的輪胎壓力傳感器技術同樣來自NASA。

正如人類對宇宙的認識總在不斷刷新,對于那些志在領跑未來出行時代的車企來說,每一個新高度都是新起點。相信那些“瘋狂”的太空計劃,在未來的某一天,終能飛回地球,為人們帶來不可思議的新出行體驗。(商報記者 郭雨昕)

標簽: 吉利發射衛星對標特斯拉 車企戰火蔓延至外太空 太空項目

   原標題:車企開始跨界造衛星 一手造車一手造星的不只李書福

>更多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
www.bennys.cn 中國項目城網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 網站統計
Copyright© 2014-2017 中國項目城網(www.benny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2020036824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