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組合港”新增6條線路 進出口吞吐量12.4萬標箱

發布時間:2022-08-05 09:39:16
編輯:
來源:深圳商報
字體:

據深圳海關統計,2022年“大灣區組合港”新增6條線路,進出口吞吐量12.4萬標箱,同比增長約4倍。截至7月底,“大灣區組合港”項目自2019年實施以來已累計開通線路21條,進出口吞吐量超24萬標箱。

為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優化大灣區物流流轉,深圳海關創新推出“大灣區組合港”模式,自深圳關區內的“惠鹽組合港”開始,這一新模式已逐漸從大灣區樞紐港拓展至各支線港之間,打造更加高效便捷的灣區海上物流大通道。

深圳海關口岸監管處科長陳多介紹,“組合港項目的初衷是為解決大型國際貨輪無法直接駛入珠江水道,貨物必須通過駁船運至深圳港區,珠三角企業需要奔走兩地海關辦理轉關手續并隨之帶來物流、時間成本上升的問題。”針對這一難題,深圳海關走訪碼頭企業、船公司、地方交管部門和貨主企業,深入調研了解水路中轉全流程堵點,多次與大灣區各直屬海關開展業務研討對接,創造性推出“深圳樞紐港+珠江沿線支線港”的“大灣區組合港”模式。

為促進外貿保穩提質,解決企業暢通進出口訴求,深圳海關積極推動大灣區物流要素快速流通,聯合省內其他海關通過共享港口代碼,一次性完成申報查驗手續,依托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開展全程監管,做到樞紐港和支線港運行一體化,實現貨物在灣區各碼頭間“全天候”水路調撥,24小時運輸不停歇,無縫銜接江海物流。通過組合港可以將通關、查驗的監管環節延伸到沿江港口,有利于為生產制造企業及時解決通關疑難,貼合企業實際需求,充分利用各沿江港口倉儲、裝卸等物流資源。

“大灣區組合港”模式能夠充分發揮以深圳港為核心的大灣區水運“一盤棋”全局效應,有效促進深圳樞紐港國際航運資源和珠三角沿江港口腹地制造業貨源進行深度整合,推動大灣區港口資源整合互補和要素合理分配,全面提升大灣區港口群整體競爭力。據統計,該模式每年可為企業節省2400萬元報關成本,為班輪公司減少用箱成本超4500萬元。同時,貨物平均堆存期由5-7天縮短至2天以內。(記者 董芳芳 通訊員 李思嘉)

標簽: 大灣區組合港 進出口吞吐量 深圳海關 粵港澳大灣區

   原標題:“大灣區組合港”新增6條線路 進出口吞吐量12.4萬標箱

>更多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
www.bennys.cn 中國項目城網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 網站統計
Copyright© 2014-2017 中國項目城網(www.benny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2020036824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