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熱議!山東:特色產業強起來 農民腰包鼓起來

發布時間:2023-05-24 10:46:18
編輯:
來源:大眾日報
字體: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初夏時節,位于濟南市歷城區港溝街道最南端的蘆南村,山上郁郁蔥蔥,山腳泉水潺潺,田園綜合體輪廓成形,豐富的觀光農業、體驗農業新業態、新場景吸引游客紛至沓來。這個曾經偏僻閉塞的村莊,如今已成為遠近聞名的文明村、富裕村,2022年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400萬元,村民的腰包越來越鼓。

村莊蝶變、農民增收的密碼是什么?蘆南村黨支部書記賈虎平介紹,蘆南村積極構建“黨支部+合作社+企業”的發展模式,且合作以蘆南村為主導,注重發揮農民主體作用。“‘+企業’不是一般意義上單純對鄉村資源進行簡單開發,而是按照我們既定的村莊規劃和產業戰略引入資本。合作社與企業實行‘合股聯營’,從收益的角度講,村集體經濟組織要參與持續分紅,而不僅限于收取租金。”賈虎平說,對于村民而言,多元產業讓他們實現在家門口就業,且能入股分紅。

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山東各地基層黨組織及政府結合實際、勇于創新,聚焦發展鄉村富民產業,探索形成了許多行之有效、各具特色的經驗做法,取得了顯著成效。

先進引領,典型引路。5月23日下午,全省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現場推進會議舉行的全體會議上,宣讀了省委、省政府《關于表彰山東省鄉村振興突出貢獻獎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通報》,其中,被授予“山東省鄉村振興突出貢獻獎先進集體”稱號的100個集體中,包括蘆南村黨支部、膠州市李哥莊鎮人民政府等基層集體。

膠州市李哥莊鎮立足堅實的制帽產業基礎、豐富的現代農業資源,創新實施“以工促農,以帽富民”的城鄉融合發展模式,以制帽產業的迭代升級和智慧農業的創新發展,賦能鄉村全面振興。聚焦推進制帽產業供應鏈延長、價值鏈升級,當地建設共享智慧工廠、特色產業博覽中心、美麗鄉村產業大道等項目,扶持企業拓展跨境電商、直播電商等新業態;聚焦發展智慧農業,重點建設田園綜合體,采取“村集體+合作社+企業”模式,帶動農業高質量發展、農民增收致富。

昌邑市柳疃鎮大力發展三類鄉村產業:綠色循環農業——在抓好糧食、棉花、油料、牧草四類作物種植的同時,高標準推進優質奶(肉)牛養殖繁育基地、秸稈苜蓿飼料加工廠和有機肥廠等基礎建設,實現種養循環、產加一體、糧飼兼顧、農牧結合、草畜配套;生態觀光農業——依托“近代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昌邑繭綢發源地”等文化底蘊,打造以絲綢文化為核心的工業旅游、研學旅游、藝術創意等鄉村旅游新業態;農產品深加工業——延伸產業鏈條,實現從源頭上自產銷售,實施糧食儲備庫項目等,同時大力發展電商產業。

“我們最終目的是要推動農民和村集體‘雙增收’。”柳疃鎮鎮長李海亮介紹,當地一方面讓農民獲得土地流轉、股權分紅、經營務工等多種收益,真正讓腰包鼓起來、生活美起來,2022年分紅230余萬元,農戶每畝增收400多元,農民人均年收入超3.5萬元;另一方面,積極盤活農村集體資產,通過經營分紅、整理土地等多種途徑,帶動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村均集體收入超40萬元。

曹縣邵莊鎮安莊村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積極進行種植業結構調整,探索出“一年八茬小油菜”的種植模式,讓土地畝收益從1500元增加到了15000元,走出了一條符合當地實際的蔬菜產業發展之路。

一村富帶動村村富。邵莊鎮黨委、政府以安莊為中心,通過“聯村共建、資源共享、難題共解、抱團發展、整片進位”的方式,創建了安莊黨建示范片區,涵蓋周邊10余個村,以強村帶弱村,以產業促發展。目前,片區內的村全部成了蔬菜種植專業村,形成了“育苗—種植—加工—儲藏—冷運—銷售”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條,“小油菜”真正變成了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大產業”。(完)

標簽:

   原標題:當前熱議!山東:特色產業強起來 農民腰包鼓起來

>更多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