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法是什么意思?成本法與收益法的區別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5-30 15:34:53
編輯:
來源:智看網
字體:

收益法是什么意思?

收益法(income approach,income capitalization approach ),也稱收益資本化法、收益還原法。是房地產評估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收益法是預計估價對象未來的正常凈收益,選擇適當的報酬率或資本化率、收益乘數將其折現到估價時點后累加,以此估算估價對象的客觀合理價格或價值,預測估價對象的未來收益,然后利用報酬率或資本化率、收益乘數將其轉換為價值來求取估價對象的價值的方法。

收益法的本質是以房地產的預期收益能力為導向求取估價對象的價值。

收益法的雛形是用若干年的年地租(或若干倍的土地年收益)來表示土地價值的早期購買年法。

成本法與收益法的區別有哪些?

一、概念不同

成本法:是指在被評估資產現時重置成本的基礎上,扣減其各項損耗價值,從而確定被評估資產價值的方法。

收益法:是指通過估算被評估資產的未來預期收益并折算成現值,借以確定被評估資產價值的一種方法。

二、基本原理

成本法:被評估資產評估值=重置成本–實體性貶值–功能性貶值–經濟性貶值

收益法:是通過預測被評估資產的未來收益并將其折現,以各年收益折現值之和作為資產的評估價值。

三.資產計價尺度

成本法:是以重置成本作為資產評估的計價尺度。

收益法:是以資產未來收益的折現值作為計價尺度。

標簽: 收益法是什么意思 成本法與收益法的區

   原標題:收益法是什么意思?成本法與收益法的區別有哪些?

>更多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