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帶笑顏》等脫貧攻堅電視劇帶來農村題材創作新思路
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也掀起熒屏熱潮。從《一個都不能少》登陸央視一套黃金時段,到湖南衛視熱播的《綠水青山帶笑顏》受到廣大觀眾尤其是年輕群體的認可,電視劇市場不僅吹響了脫貧攻堅的號角,全新的農村面貌和全新的創作思路,也讓廣大觀眾看到了不一樣的農村,共同富裕的路上,灑滿了青春的笑容……
青春故事 不泯鄉情
年輕人對未來、對美好總是充滿了向往。這兩天,年輕觀眾正在追一部湖南衛視的電視劇《綠水青山帶笑顏》,這部劇吸引年輕觀眾的重要原因是,故事引起了他們的共鳴。
該劇講述了在北京奮斗8年的藝考培訓學校校長許晗(楊爍 飾)被鄉村的大美風光吸引,毅然來到農村創辦精品民宿;而倔強獨立的女白領杜笑語(潘之琳 飾)也從眾人羨慕的崗位上辭職回鄉,立志創辦一家琉璃工坊。在第一書記鄭菲(馬蘇 飾)和鄉親們的幫助下,兩人克服重重困難,帶領山村擺脫貧困,走向綠色致富之路。
這不僅僅是一個講述脫貧攻堅的故事,更是當代年輕人價值觀的一場蛻變。劇中男女主角都是在北京打拼的年輕人,對前途迷茫且沒有安全感,最終選擇返鄉創業實現自身價值,這是當下很多選擇返鄉創業的年輕人的真實寫照。該劇總制片人、總導演劉流表示:“希望通過這部劇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突破觀念障礙,逆流下鄉、回報故土、自主創業,開拓出一條不一樣的人生之路,樹立一種鄉情不泯的精神。”從收視率來看,這部劇做到了。
除了《綠水青山帶笑顏》之外,在不久前國家廣電總局確定的22部脫貧攻堅題材重點電視劇中,也能看到不少青春的元素。《一個都不能少》可以看到年輕的大學生用青春建設自己的家鄉,用智慧和知識扶貧;《落地生根》聚焦自主創業的退役軍人李書元,他扎根農村,克服困難,將8粒西洋參種子變成出口國外的中國產品,帶領鄉親們將西洋參產業發展成百億產業;《最美的鄉村》中的返鄉創業大學生、青年共產黨員田永青,主動接受了脫貧攻堅工作,打造旅游特色小鎮,帶領村民創業,共同建設美麗鄉村;還有《阿壩一家人》以“80后”青年楊耀州的心理與事業成長軌跡為主線,講述四川阿壩地區藏漢同胞自力更生、合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奮力奔小康的故事。
實力明星 新潮元素
要電視劇好看,故事還是硬核,不少觀眾看完《一個都不能少》后贊嘆,“完全跳出了死板、嚴肅的窠臼,取而代之的是新穎的架構、鮮活的人物塑造、生動有趣的劇情,以及新潮的手法,每一集都看得人樂不可支。”的確,要讓傳統意義上的“農村”和“城市”走得越來越近,必須要用現代的創作手法,走進觀眾。
《綠水青山帶笑顏》也是一樣,總導演劉流本身就是一個風趣幽默的演員,他在《鄉村愛情》系列劇中飾演的“劉大腦袋”讓人捧腹不已,他的作品既凸顯出正面向上的價值觀和精準扶貧的主題,又呈現出溫馨歡樂的畫風、趣味十足的劇情、鮮活的人物形象,更能迅速拉近劇集與年輕觀眾的距離,調動年輕人的情感共鳴,為當下年輕人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
此外,一群實力派明星演員的加入也增加了農村題材電視劇的看點,比如《綠水青山帶笑顏》由楊爍、潘之琳領銜主演,馬蘇、于洋主演;《溫暖的味道》請了靳東飾演“鄉村第一書記孫光明”,配角李乃文、吳越、高露等也是近年來熒屏上較為活躍的演員。《一個都不能少》里的幾對青年演員也很養眼,很有偶像劇氣息,因此,得到了年輕觀眾的喜愛。
為了吸引年輕人,一些扶貧劇還開始嘗試加入民宿、直播等流行元素,在《綠水青山帶笑顏》中,男主角楊爍在博山的創業項目就是民宿,馬蘇飾演的第一書記也提出要用短視頻“帶貨”。故事有趣,內容時尚,演員好看,難怪收視率高居不下。
《一個都不能少》出品人兼導演白永成說:“我們想做的,是讓人們看到一個真實的、全新的中國新農村。它不再貧瘠落后,它只差最后一公里,就能邁進小康社會;脫貧也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
(本報記者 吳翔)
-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