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游戲競逐“出海”:構建立體生態 助力中華文化“世界表達”

發布時間:2023-09-18 15:52:20
編輯: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體:

中新網廣州9月16日電 題:中國游戲競逐“出海”:構建立體生態 助力中華文化“世界表達”


【資料圖】

中新網記者 蔡敏婕

寺院練武多年后的小武僧,特別擅長棍術功夫。在受命“下山”的過程中,他用傳統少林齊眉棍,擊退成群敵人......這些情節出現在今年9月上線的海外熱門游戲《Puzzles& Survival》功夫版本中,其以中華傳統武術文化為主題,讓玩家通過游戲,體驗中國功夫的魅力,并獲得不俗的成績。

“中國游戲出海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盡管取得不俗的經濟收益,但中國游戲在海外還沒有真正建立起屬于自己的游戲機制和規則。”暨南大學文化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鄭煥釗表示,中國游戲企業要在一定程度上調整游戲本土化出海的具體策略,通過不斷提升游戲品質增強玩家的黏性和構建游戲的IP立體生態的方式,形成中國游戲的豐富文化內涵。

 

海外游戲市場競爭加劇

中國游戲企業善于針對不同市場,進行定制化的運營和推廣,而且產業鏈健全和游戲產業的成熟,為產生游戲精品化、構建新型游戲文娛生態提供了基礎。

但受到海外整體經濟環境以及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等因素的影響,海外市場營銷成本明顯升高,游戲出海環境存在挑戰。

“從根本上來說,這些難點的出現,一定程度上是由全球游戲產業本身的日漸飽和以及國際數字經濟競爭加劇所帶來的,意味著全球游戲產業的發展將進入到新階段。”在鄭煥釗看來,中國游戲企業出海模式要從粗放型向精細化轉型,在產品研發、投放發行和運營服務等各個層面,提升專業性。

中華文化“世界表達”

近年來,包括《原神》《叫我大掌柜》《幻塔》在內的中國游戲,通過游戲中的山水、建筑場景,皮膚,音樂等,激發海外年輕玩家對中華文化的興趣,讓不同語言體系的玩家讀懂游戲呈現的文化。

“在海外傳播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海外用戶對中國功夫有著很濃的興趣。”發行《Puzzles& Survival》的中國游戲公司三七互娛相關負責人介紹,“因此我們邀請少林寺的武僧,通過AI動作捕捉技術,在游戲中盡可能還原‘七星拳’等中國功夫,讓玩家更容易了解和理解功夫背后蘊藏的文化內涵”。

“實際上,在文化傳播上獲得成功的中國游戲產品,正是因為其很好地兼顧了中華文化與海外文化之間的平衡,而這也可以作為游戲出海給予企業啟示。”鄭煥釗說,一方面,在訴諸視聽感知層面上的符號表達上,可以以“Z世代”(指1995年至2009年間出生的人群)喜歡的各種風格進行表達,呈現中華文化之美。

另一方面,在訴諸價值觀念的游戲敘事層和游戲規則層,中華文化的表達要與全球更為主流的游戲模式融合,“我們尤其需要避免的是對游戲在中華文化與本土文化中間的雜亂混搭,以更加嚴謹的態度處理不同文化的融合,規避海外本土文化禁忌。”鄭煥釗說。

作為出海十余年的“老兵”,三七互娛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出海”過程中,希望通過游戲,做“文化+”的探索,挖掘更多傳統優秀文化的底蘊,助力中華文化的世界表達。

生態出海成新趨勢

生態出海目前已成為中國游戲出海的新趨勢,包括騰訊、網易、三七互娛等頭部公司都逐步在海外構建原創IP品牌,不只作為游戲的形式呈現,還延伸到了音樂、漫畫、動畫、輕小說等文化領域,打造IP生態。通過多維度融入,激發海外年輕人了解認識中華文化的熱誠。

“9月初,我們還曾將文物修復的內容以更趣味性的方式,融入至古風游戲《叫我大掌柜》中,就是希望能用更能被全球用戶接受的方式,講述中國故事。”三七互娛相關負責人說道。

“我們期望中國游戲‘出海’在市場占有和用戶規模上不斷增長的同時,也能夠推動中華文化以更加豐富的層次和方式進行國際傳播,真正使游戲成為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對此,鄭煥釗建議立足Z世代的代際文化特點,通過增強中國游戲對Z世代的文化議題的設置與引導能力,提升中國游戲的文化軟實力。

鄭煥釗說,與此同時,應該遵循文化生態傳播的規律,通過增強中國游戲的跨媒介敘事能力,拉長其衍生傳播的鏈條,提升中國游戲整體的文化影響力。(完)

標簽: 中國游戲 混搭 齊眉棍 玩家 世界表達

   原標題:中國游戲競逐“出海”:構建立體生態 助力中華文化“世界表達”

>更多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