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井田制是一種什么制度?井田制實質施行的情況如何?

發布時間:2023-06-27 10:50:50
編輯:
來源:匯世網
字體:

西周井田制是一種什么制度?

井田制是中國古代社會的土地國有制度,出現于商朝,到西周時已發展很成熟。到春秋時期,由于鐵制農具的出現和牛耕的普及等諸多原因井田制逐漸瓦解。

西周時期,道路和渠道縱橫交錯,把土地分隔成方塊,形狀像“井”字,因此稱做“井田”。井田屬周王所有,分配給庶民使用。領主不得買賣和轉讓井田,還要交一定的貢賦。領主強迫庶民集體耕種井田,周邊為私田,中間為公田。而其實質是一種土地私有制度(夏商西周,一切土地屬于國家)。由于關于井田制的相關考古資料的缺乏,所以有學者認為,井田制可能僅是一種烏托邦式的理想制度。由于地理環境和氣候因素,這種制度可能從未得到嚴格的實施。

井田制實質施行的情況如何?

商周時代施行的井田制,土地名義上為國家公有,實則歸國王所有。(按:由于階級社會本身便是私有制,因此井田制的實質是土地私有制,許多教科書為了將其同封建時代的土地政策相區別,誤認為井田制是土地國有,這是不可取的)戰國時期,商鞅在秦國推行變法,廢除了井田制,確立了土地私有制。在漫長的古代社會里,社會的主要生產資料—土地,大部分為地主所有,農民占有的土地較少。

過程

以魯國為代表的各諸侯國為增加收入,進行稅制改革,無論公田、私田,一律按畝納稅,實際上承認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促使了土地由國有向私有的轉化。公元前361年,商鞅在秦國實施改革,主要內容有:“廢井田”、“開阡陌”、“民得買賣”、承認土地私有。春秋晚期到戰國初期,徹底瓦解。

標簽: 西周井田制 施行的情況 古代土地國有

   原標題:西周井田制是一種什么制度?井田制實質施行的情況如何?

>更多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