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這些廢棄物高效循環利用?小蘑菇串起大循環

發布時間:2023-09-04 15:27:42
編輯: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體:

撰文:邱江華 攝影:張茂

海南農林廢棄物每年超1000萬噸,如何將這些廢棄物高效循環利用?經過多年探索,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生態循環農業科研團隊找到了一條適用于海南農業生產的食用菌生態循環之路。

位于海南省定安縣龍湖鎮的“農光互補—光伏食用菌”項目基地,一排排光伏板整齊排列,炎熱的天氣里,光伏板下面的種植大棚卻十分陰涼,數千個蘑菇包正在這里“發育”。

小蘑菇串起大循環

工人正在采摘成熟的蘑菇。

小蘑菇串起大循環

工人們將采摘的蘑菇進行烘干處理,剩下的蘑菇包還可用于蚯蚓養殖、有機肥制備等。

“我們將光伏電站和食用菌大棚建設合二為一,上可發電,下可種植,做到空間立體復用,既節省了土地,還能輸出清潔能源。”定安龍湖南科食用菌有限公司經理王輝靜介紹。

指著大棚里的蘑菇包,王輝靜說,這些蘑菇包的原料是木屑、玉米芯、棉籽殼等農林廢棄物。基地生產的主要品種有秀珍菇、豬肚菇等,平均一天生產4萬個蘑菇包,相當于日“食”農林廢棄物30噸。

小蘑菇串起大循環

在光伏大棚里,工人以交錯的方式排放蘑菇包,為其提供適宜的生長空間,提高產量。

這樣的生態循環農業模式,是企業和科研單位合作探索出來的。長期以來,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生態循環農業科研團隊為各企業提供技術指導,構建了以食用菌為紐帶的生態循環農業技術鏈條。

“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大趨勢。”該科研團隊負責人李勤奮認為,如何實現農林廢棄物高效循環利用,是發展生態循環農業要解決的關鍵問題。為此,李勤奮表示:“‘吃’,是解決農林廢棄物最簡單有效的方式。食用菌作為一種大型真菌,具備高效分解并利用木質纖維素類物質的功能。”

小蘑菇串起大循環

科技人員從菌核中分離純化菌種。

小蘑菇串起大循環

技術員監測出菇房的環境狀態。智能化出菇房包含多種調控設備,為蘑菇生長提供適宜環境。

這些年,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生態循環農業科研團隊先后篩選出豬肚菇、秀珍菇等10余個適宜海南栽培的食用菌。

有了合適的菌種,怎么“吃”掉廢棄物呢?在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科技人員徐林小心翼翼地從實驗基地里挖出蘑菇,準備從中分離純化菌種。“我們通過優化接種工藝和基質配方技術等手段,能使菌絲生長期縮短5至10天,降低耗損率,提高了海南食用菌產業生產技術。”徐林說。

小蘑菇串起大循環

菌種在蘑菇包里“發育”約50天后,長出一簇簇蘑菇。

小蘑菇串起大循環

位于海南省定安縣龍湖鎮的“農光互補—光伏食用菌”項目基地,農戶在光伏板下種虎奶菇。農光互補是光伏發電和農業生產的結合,農業與發電兩不誤。

雖然原料取自農林廢棄物,但通過科技的加持,生產出來的蘑菇品質很好。“供不應求,去年產值約3600萬元,還帶動了周邊村民就業。”王輝靜說。

李勤奮認為,以小蘑菇串起的生態循環農業模式,契合海南特色產業需求,將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助推農業領域實現“雙碳”目標,以特色產業帶動鄉村振興。

(本組圖片作者系海南日報攝影記者、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

《光明日報》(2023年09月03日11版)

標簽: 海南

   原標題:如何將這些廢棄物高效循環利用?小蘑菇串起大循環

>更多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