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來山是怎樣的景區?佛來山景區內有哪些景點?

發布時間:2023-05-24 13:48:02
編輯:
來源:路途網
字體:

佛來山是怎樣的景區?

佛來山旅游景區,國家4A級旅游景區。佛來山位于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之一的蜀南竹海的開佛鄉境內。佛來山,又名飛來山,古稱“小峨嵋”。距蜀南竹海中心景區27公里,海拔高694米,由80多個小山組成,幅員面積14平方公里。據歷史記載,佛來山曾是景色秀麗的佛教名山、旅游勝地,早在唐朝,山上就建成了佛教寺廟西明禪寺,明朝洪武年間重新修建,清朝達到鼎盛,有廟宇近10個,僧侶200余人,占地40余畝。

佛來山位于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之一的蜀南竹海的開佛鄉境內。距蜀南竹海中心景區27公里,海拔高694米,由80多個小山組成,幅員面積14平方公里。據歷史記載,佛來山曾是景色秀麗的佛教名山、旅游勝地,早在唐朝,山上就建成了佛教寺廟西明禪寺,明朝洪武年間重新修建,清朝達到鼎盛,有廟宇近10個,僧侶200余人,占地40余畝。昔日的佛來山熱鬧非凡,每年有數萬人到此游覽觀光、朝山拜佛、休閑避暑。

佛來山景區內有哪些景點?

第一個景區為石燕子景區,位于佛來山中下部,以老梨樹為主,從石燕子往水口約1.5公里,往狐仙洞約2公里,有成片的老梨樹,面積約2000畝,樹齡在100年左右,有的達數百年,樹形高大、鐵干虬枝,挺拔蒼勁,具有天然美感,陽春三月,梨花盛開,繁花爛漫,如雪如云,引來眾多的賞花者。人行山中,仿佛在花中穿行,讓你時時感受到簌簌衣襟落梨花,“竟將紅纈染輕紗”的情趣。

第二個景區為“佛臨三潭”景區,該景區景色秀麗,地勢平坦,有梨樹40多萬株,面積7000余畝,三月梨花盛開,與石燕子景區的老梨樹相互補充,交相輝映,形成花的海洋,該景區還有成片的櫻桃、李子、桃子以及風味獨特的蕨菜,一年四季都充滿著花果香。在關口處還有三口潭,蓄水面積達66畝,稱為“佛臨三潭”。第一口為洗塵潭,第二口潭為映佛潭,第三口潭為凈心潭。凡到佛來山朝山拜佛、修身養性者,必須首先到“佛臨三”,到第一口潭先洗一洗,將世俗雜念全部拋掉,到第二口潭,佛就映照于你心中了,到第三口潭,凈心明目,佛已經與你同在、與你同行,陪同你到佛頂朝山拜佛、修身養性,接受佛光的普照。

第三個景區為佛頂景區。數千畝松林,茂密蒼翠,微風一起,呼拉呼拉的松濤聲入耳動聽,碧綠的松波賞心悅目,令人心曠神怡。山頂有棵古老的柏果樹,相傳是建廟時栽的風水樹,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佛頂,占地約10畝,是昔日廟宇的集中地,有木魚山、鐵碑殿、大山門、大佛殿、觀音殿、普賢殿、睡佛寺。由于遭到破壞,昔日的廟宇已不復存在,只剩下依稀可見的古殘跡。但是,佛來山的名聲卻經久不衰,在民間還流傳著它美麗的故事,尤其是在樂山、自貢、宜賓、瀘州、重慶一帶的民間頗有盛名,每年農歷二、六、九3個月,來朝山者絡繹不絕,有時一天可達成百上千人。佛頂北面是懸崖峭壁,有撐(寸)腰巖、象鼻嘴,極為險峻,與山腳的垂直高差400余米。相傳六月雨霽,山壁中則呈現佛光。其實,佛光的呈現不只在六月,它不必待雨霽,只要太陽當頂,山壁中又有云氣纏繞,薄霧輕罩,便可能出現佛光景象。佛頂與峨眉山頂極為相似,其佛光原理也一樣,在蜀南民間流傳有佛來山與峨眉山兩姊妹競賽長高的美麗故事,站在佛頂,心胸豁然開朗,20公里范圍內的山山水水盡收眼底,煞是壯觀。在晴朗的天氣,長江大河也可清楚地看見。

標簽: 佛來山景區 佛來山景區的介紹 佛來山

   原標題:佛來山是怎樣的景區?佛來山景區內有哪些景點?

>更多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