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青絲到白發5個家庭結伴同行 他們期盼團圓的那一天

發布時間:2022-02-16 08:19:33
編輯:
來源:河南商報
字體:

2月15日,元宵節。上午10點左右,鄭州市政一街愛心驛站里比往常熱鬧了幾分,5個尋親家庭選擇這一天相聚在這里。

他們希望更多人看到孩子的信息,早日找到孩子。他們是尋親路上的同行者,一路走來,他們互相鼓勵、互相支持,已經成了一家人。

凌晨5點半起床她提前仨小時趕到愛心驛站

2月15日凌晨5點半,天還黑著,張文龍的媽媽申燕榮已經起床收拾好。幾個家庭約好上午10點在鄭州市政一街愛心驛站見面,她需要從新鄉趕到鄭州。

“我是拼車過來的,7點多一些,提前3個小時就到驛站了。”申燕榮說。

兒子張文龍1999年丟失,23年來,她一直活在自責里,“我當初要是再小心一些,文龍或許就還在我的身邊。”

和申燕榮一樣輾轉來到愛心驛站的還有梁瀚文的爸爸梁彥強,他用了一個半小時從新密坐公交車到了鄭州,又在鄭州市內坐了將近一個小時的公交車來到愛心驛站。

“2007年剛過完3歲生日,孩子就被騙走了。”在梁彥強的記憶里,女兒梁瀚文是一個愛美的小姑娘,孩子生日當天,梁彥強帶她去拍了紀念照,可還沒等照片洗出來,孩子就丟了。

相互鼓勁尋親讓他們成為一家人

楊子是鄭州市政一街愛心驛站的負責人,2015年,她開始接觸尋親家庭這個群體。她告訴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一路走來,這些尋親家庭不僅是尋親路上的同行者,也成了互相支持、鼓勁的一家人。

“今天過來的人雖然不多,但咱河南尋親聯盟里面有180多個人呢。”楊子說,尋親路上,大家都走了十幾二十年,雖然一直努力堅持著,但心里也不好受,“有機會幾個家庭就坐著聊聊天,交流一下信息,接下來的一段尋親路就又充滿了力氣。”

“最害怕過節了。”王菁菁是2004年中秋節前失蹤的,從那之后,媽媽張利平就再也沒有過過中秋節,即使是春節、元宵節也不想過,“孩子還在外面,這團圓節怎么過呢?”

“別人都能找到,我們也可以。”接到線索、趕去核實……每一次的失望而歸都讓她的心情更加沉重。春節前張利平又接到電話,熱心人提供了女兒的線索,現在,她正積極和警方對接,希望能盡快再一次去核實、比對DNA。

從青絲到白發他們想知道孩子現在過得好不好

從青絲到白發,這些尋親者互相囑咐要照顧好身體,相信孩子們也想找到年輕健康的父母。

“文龍走丟的時候我28歲,一年的時間,我的頭發就都白了。”申燕榮今年已經51歲了,雖然春節前剛染過頭發,但發根處新冒出來的頭發,還是大片的白。

郝博文的媽媽盧麗今年已48歲了,同樣是剛染的頭發。她告訴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因為心里一直記掛著尋找女兒,白頭發每次都長得特別快,“每次都是長了染、染了長”。

2009年,女兒郝博文在鄭州市中原區走失,為讓女兒回家時能找到路,她將手機店名改為尋女手機店,“還有1個月博文就走失整整13年了,希望她能盡早回來。”

“如果你能找著孩子,會是一個怎樣的場景呢?”

“我會緊緊拉著孩子的手,一刻也不放開。”姜萌萌在2歲時被拐,媽媽白奎玲拿著女兒的照片,一遍一遍地摩挲著,“我女兒如果現在在跟前,一定是白白凈凈、健健康康的。”

“那一定是個團圓的場景,瀚文應該還是那個愛美、愛漂亮的小姑娘。”梁彥強講述時眼眶里逐漸蓄滿了淚水。

“十幾年過去,現在孩子們也都長大了,希望那些養父母能早日告訴孩子真相,給孩子選擇的權利。”張文龍的媽媽申燕榮說,“我現在就想知道孩子在哪里,過得好不好。”(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楊雪情文/圖)

標簽: 青絲到白發 5個家庭 結伴同行 期盼團圓

   原標題:從青絲到白發5個家庭結伴同行 他們期盼團圓的那一天

>更多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
www.bennys.cn 中國項目城網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 網站統計
Copyright© 2014-2017 中國項目城網(www.benny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2020036824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