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什么能阻擋春天向陽的步伐 疫情下他們卻在加速奔跑

發布時間:2022-03-22 10:41:30
編輯:
來源:文匯報
字體:

疫情中,進入封閉或準封閉管理的大學校園,仿佛開啟了“慢生活”;但校園里有一群人,他們的步伐卻按下了加速鍵——

一聲召集令下,志愿者隊伍在短短10分鐘內就集結完畢;一名普通志愿者,一周時間走了17萬步、通話時長超過400分鐘;一支覆蓋17個院系的“教授天團”為校區20棟樓宇提供物資運送,累計服務時長已超5萬小時……

眼下,上海疫情防控到了最吃勁的時候。一起跨越這場疫情“倒春寒”,沒有什么能阻擋春天向陽的步伐。在我們身邊,每一位堅守在平凡崗位上的人,閃著點點微光,他們匯聚在一起,便成了可以照亮前方的光束。

一周行走17萬步,這就是青春力量

最近一周,華東理工大學化學學院應用化學專業2020級碩士研究生李承霖在校園里走了17萬步、通話時長超過400分鐘。自從學校閉環管理后,作為一名學生志愿者,他連續參與了7次核酸檢測工作,還幫忙物資搬運、為在寢室健康觀察的同學送飯、在食堂引導就餐秩序……每次工作結束后,李承霖的身上都會留下一片片汗漬,臉上留下口罩的勒痕,但他認為,這是最美的戰“疫”印跡。“作為一名學生黨員和研究生黨支部書記,我將繼續帶領支部黨員參與志愿工作、服務群眾,當好疫情阻擊‘先鋒隊’。”雖然累得夠嗆,但李承霖也有甜蜜的收獲——“辛苦了”和“謝謝”成為他近日聽到的高頻詞。

這個春天,在滬上高校,身穿紅馬甲、藍馬甲的青年志愿者,已然是校內一道亮麗的風景,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著青年的擔當與責任。

接到核酸檢測通知的1小時內,同濟大學志愿者報名人數就超過1000人,最快一支隊伍從發出招募通知到成隊到崗僅15分鐘,無數個志愿者召集群火速滿員;在上海交通大學,志愿者招募信息發布后10分鐘內,500余位志愿者就火速集合完畢,分布在校內核酸檢測、餐飲保障等各個崗位,其中不少是教授、“杰青”,助力校園在疫情防控中的正常運轉;上海理工大學校團委和研工部組建了一支600余人的志愿者服務隊,隊員們的腳步走遍了校園的每一個地點,為守護校園平安貢獻青年力量。

“每個人都多做一點,就不會那么難了”

在很多高校,一張張定格“一個人的教室”的畫面在師生中刷屏:疫情下,教學轉到線上,一位位專業課老師依然堅守著三尺講臺,或講授新知、或在黑板上寫下板書……下課之后,老師們沒有片刻休息,更是加快了腳步。

在上海大學嘉定校區,由“教授天團”組成的物資保障服務分隊,讓學生感動不已。在悉尼工商學院,一支由青年長江學者、教授、副教授、博士等22人組成的教師志愿者服務隊,穿上了白色“戰袍”,他們不僅及時把熱乎乎的盒飯、新鮮的水果和酒精洗手液等防疫物資送到學生手中,還與樓內學生親切交談,鼓勵大家保持樂觀心態,繼續努力學習。3月2日校區“封閉”后,17個院系教師志愿者已全時段覆蓋校區20余幢樓宇,累計服務時長超過5萬小時。

同樣,在同濟大學,一張志愿者教師靠在樓道里歇一歇的監控照片令人破防。在給封閉在宿舍樓的學生送飯、倒完垃圾后,一位教師對旁邊的志愿者說:“你先休息,我來站崗,放心。”他們連早飯中飯都沒來得及吃,略顯佝僂的身軀令人動容。

隨著校園進入準封閉管理,上海電機學院輔導員葉爾森·達吾來提汗的一日更加“充實”了:早上六點起床投入“戰斗”模式,核查學生“一生一檔”情況,處理學生事務、開線上班會,化身網格化管理樓棟負責人,晚上九點還在線上叮囑每一位學生注意事項,直到凌晨才能暫時停下手頭工作。日行兩萬步是葉爾森的日常。但這樣忙碌的一天,也是疫情期間各高校輔導員們的日常寫照。

拉緊校園防疫線,等待老師的,不僅是一次次數據統計、愛心連線,還有緊急時刻的突發應對。

“老師,我的腳扭了!”前兩天,上海海洋大學一名女生在核酸檢測排隊入場前不慎扭傷腳踝,行走困難。得知這一情況,學校的老師們立刻上演了一場暖心接力:賈亮老師全程背著她完成核酸檢測,然后將女生送到校醫務室就診;由于傷勢嚴重,需要轉診至校外醫院,輔導員蘇巴提幫助她收拾好隨身物品,并為她安排好前往醫院就醫。診治過程中導師陳曉武及妻子全程陪同,就醫結束后將其送到校外隔離點,并叮囑她按時服藥及后續養傷注意事項。

點點行動,溫暖著諸多學子的心。正如一位輔導員在接受采訪時所言:“當每個人都多做一點點時,也就不會那么難了。”

凌晨3:30食堂的燈就亮了,不僅要讓師生吃飽還要吃得好

隨著動輒數萬人的高校進入“封閉”模式后,吃飯成了一件事。在后勤部門,食堂里的師傅、阿姨們,也都日以繼夜地“跑”了起來。

凌晨3:30,當學生還在睡夢中,復旦大學食堂的燈已經亮了。一小時后,滿載各類食材的貨車經消毒后駛入校園,工作人員穿著防護服開始驗收,并對其外包裝進行消毒……熱氣騰騰的一日三餐背后是食堂師傅們“連軸轉”的付出。目前,復旦554名餐飲員工每天要為四校區師生提供超過1000種菜品、堂取盒飯50000多份,還要為無法堂取盒飯的師生送餐。旦苑食堂負責人杜科農從接到準封閉管理期間的餐飲保障任務后,一直“連軸轉”,沒幾天便病倒了,即使在等待就醫的幾個小時里,他仍在和同事們線上溝通,惦記著回學校接著工作……

“8600,16438,16330……”這一串數字是華東師范大學每一餐動態統計的配餐數量。目前,學校啟動網格化精細管理,盡量做到精準統計,減少浪費。在特殊時期,華東師大還通過在線共享表格,盡最大的努力收集學生需求,單獨供餐。從3月19日起,學校每日早餐還配送水果,盡力保證學生在閉環管理期間用餐規律、營養均衡,不僅吃飽還要吃好。

自學校開啟閉環管理的那一刻起,上海杉達學院后勤部門的趙老師第一時間前往食堂,拉起警戒線限制人流,在田徑場拉起一道道隔離線準備當晚的核酸檢測排隊通道,往返于校門口和后勤保衛處運送多次物資。48094步,見證了他的工作軌跡。“人員不夠,我們就自己頂上!”從中午到凌晨3點,因為走了太多路,直到坐下的那一刻他才發現腳踝已經腫成饅頭。但第二天,同事們又看到了他的身影,一瘸一拐地出現在校園里繼續工作。

“在歲月的長河里,學會處變不驚將是我們一生的功課。”這兩天,有感于正在持續中的戰“疫”,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徐燕婷在給學生的“云中錦書”里這樣寫道。莘莘學子從何處拾獲淡定從容的格局和戰勝疫情的底氣?或許,這份底氣就來自身邊,來自全體教職工的溫情守護。(本報記者 吳金嬌)

標簽: 沒有什么能阻擋 春天向陽的步伐 加速奔跑 核酸檢測

   原標題:沒有什么能阻擋春天向陽的步伐 疫情下他們卻在加速奔跑

>更多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
www.bennys.cn 中國項目城網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 網站統計
Copyright© 2014-2017 中國項目城網(www.benny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2020036824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