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質化嚴重價格戰不斷 奶酪發展如何破局
困境
同質化嚴重 價格戰不斷
近幾年,我國奶酪行業發展迅速,其中奶酪棒賽道尤為突出。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液態乳品市場零售額同比增幅9%,嬰幼兒及成人配方奶粉市場零售額同比增幅達7.7%,而奶酪市場零售額同比增幅高達35.3%。據光大證券測算,2020年,中國零售端奶酪市場規模為87.76億元,其中奶酪棒市場規模約為35億元—36億元,奶酪棒約占40%。對比西方國家,奶酪消費基本占本國乳制品消費量40%,世界平均水平是占比20%,而我國奶酪消費占比不到2%,由此可見,我國奶酪消費市場潛力巨大。
奶酪市場的火熱,吸引了眾多國內外企業和品牌加入這場日趨白熱化的競爭。國內方面以妙可藍多為代表,蒙牛、伊利、君樂寶、光明、認養一頭牛等一眾乳企紛紛加速布局。國際同行也在不斷進入這個賽道。前有恒天然、貝勒等巨頭,新近則有來自新西蘭的卡蓓蒂、以色列的特魯瓦等多家外國品牌,進博會上,這些企業均表示正在與國內的渠道商溝通協作,打算進軍中國市場。
“雖然奶酪產業發展很快,但是目前大多數的企業并沒有賺到錢。”恒天然銷售總監英昌武認為,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奶酪市場,讓本來處于初期發展的奶酪市場競爭加劇,直接引發了行業價格戰、產品同質化等問題。
調查發現,目前在市場上各品牌產品的配料表幾近相同,大多是水、奶油、干酪、脫脂乳粉、濃縮牛乳蛋白、白砂糖等。而從2020年就開始出現的價格戰則一直蔓延到了今年,直減、滿贈,促銷活動持續加碼,行業內卷嚴重。光明乳業原料奶酪營銷中心總經理龔群曾指出,“目前奶酪終端市場拼的就是奶酪棒,而且這些產品設計同質化、包裝同質化、賣點同質化,配料表做得也都差不多。”
奶酪棒屬于再制干酪,市場門檻較低,且產品種類有限,在利益的驅動下,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復制市場上的產品,由此帶來了嚴重的同質化競爭,“當很多廠家進入單一領域的時候,往往就會發生大打價格戰的情況。”對此,恒天然集團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周德漢認為。
破局
消費需求引領 加速創新
一系列問題的存在讓本來處于發展初期的奶酪市場競爭加劇,企業想要發展壯大并非易事。
“從產業發展規律來看,價格戰和產品同質化都不可避免,當產業開始出現同質化的時候,企業就要通過技術提升產品的差異性,推動產業技術升級、產品品質升級等,從而促進整個產業進一步發展。”乳業分析專家宋亮認為。
奶酪品牌要想破局,需要向加快新品業務拓展和加速三四線市場的下沉兩方面發力。在妙可藍多董事長柴琇看來,下一步市場競爭的關鍵在于產品創新,“企業需要提前洞察和順應消費者的真實需求,及時做出創新和升級。”
“中國的奶酪市場足夠大,大家不需要打價格戰。”周德漢對中國的市場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還有很多其他細分產品。企業應該通過產品去區分不同消費者的需求。無論是跨國公司還是本土公司,怎么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才是重點。”
法國的奶酪巨頭Bel Group貝勒集團董事長高邦也表示,“消費者的需求和奶酪的可能性是無限的。奶酪本身并不是產品設計的終點,而是起點。”高邦認為,奶酪可以通過添加不同的水果制品來調味,使口味更溫和,并增加適口性;通過不同的包裝,實現不同場景下的消費需求,使消費者隨時隨地都可以方便享用奶酪。“目前的市場只是被技術和創造力所局限,未來應該通過更好的研發技術和包裝技術,促進乳酪發展。”
事實上,我國一些頭部乳企已經洞悉奶酪行業發展的關鍵是要本地化,找到地域性消費特點,結合地方飲食特點,做有特色的產品。“奶酪的消費場景一定是多元的。”三元食品副總經理陳歷俊認為,隨著90后、00后、10后逐漸成為消費主體,未來奶酪的消費場景肯定會發生變化。 “從研究實踐來看,奶酪仍有較大的產業機會,尤其是在健康產業領域。”陳歷俊如是說。
-
無相關信息
- 同質化嚴重價格戰不斷 奶酪發展如何破局
- 洞口縣高沙鎮:米花曬鼓“錢袋子”
- 僅有約10%在蓬勃發展 老字號該驕傲還是焦慮
- 真人秀創新的關鍵是什么 傳遞的情感溫暖而
- 情感表達太過 國產懸疑劇能否開拓出第四重
- 突圍:對世道人心、百姓愿望有了更鮮活的反
- 公交車開啟“防寒抗凍”模式 城市細微處傳
- 新能源車ETF“漲聲”又起 但份額縮水引人
- 白宮協調員堅稱美國不會封鎖,部分地區疫情
- 澳大利亞氣象局:拉尼娜現象已在熱帶太平洋
- 財政部:2021年10月,全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
- 韓聯社:韓國考慮加強社交措施
- 越南VN指數開盤幾無變動至1447.25點
- 高盛:預計美聯儲將在2022年兩次加息 帶動
- 華夏銀行股價一度直逼漲停 是資金布局銀行
- Zoom第三季度營收增速放緩同比增35%,凈利
- 今日美股 | 美股三大指數漲跌互現,銀行
- 燦谷第三季度總收入8.01億元超預期,同比增
- 涂鴉智能第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44.9%,毛利
- 機構做多熱情不減 永太科技(002326)獲機構加倉
- 醫美醫院未設立實控人又“撤資” 華神科
- 拓新藥業澄清與默沙東合作傳聞后股價急跌
- 輔助生殖賽道日益火爆 上市公司紛紛加碼布
- 不想生還是不敢生?“這屆”年輕人到底怎么
- 雪梨林珊珊收天價罰單 主播的商業版圖超乎
- 前10月 重慶外貿進出口6435.2億增長25%
- “十四五”重慶商務:建設國際購物、美食、
- 新經濟題材股大面積走高 胎壓監測暴漲6.57%
- 鋰電池概念掀漲停潮 鞍重股份、科達制造等
- 鋰電龍頭股價創新高 半導體板指突破8月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