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芯片供給最黑暗期是否真的已經過去
芯片短缺之風已經吹了不小的一陣子。實際上,自2020年下半年以來,“缺芯”的不安與焦慮就發酵與蔓延在半導體行業之中。
據了解,今年以來,受芯片短缺等因素影響,豐田、大眾、福特等眾多車企的國外工廠多次減產甚至停產。分析機構認為,芯片短缺或導致全球汽車產業損失1100億美元,今年全球汽車產量或將下降500萬輛左右。
芯片短缺也給國內汽車企業造成影響。日前,長城汽車透露,由于芯片供應問題,ESP和四驅控制器等關鍵零部件短缺,已完成提升的工廠產能無法釋放。部分車型訂單等待周期受到不同因素影響,交付等待周期預估在4到5個月左右。
據介紹,國內主要用于發動機、燈光等各種車身控制系統的車用“微控制單元”缺貨尤為嚴重。隨著芯片缺貨,芯片價格近期連續上漲。
隨著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的快速發展,芯片需求量不斷增長。研究機構顯示,當前每輛車的平均芯片含量為350美元,純電動車含量可達770美元,高檔電動車可超過1500美元,是目前基本類型汽車的5到6倍。
汽車芯片正變得越來越“軟”
車規級別芯片芯片進入汽車行業,目前通用的一張門票是美國汽車電子委員會的AEC-Q100測試,該測試不僅僅涉及芯片設計,還需要聯動晶圓廠和封測廠商的數據進行支撐。然而AEC-Q100更多針對硬件測試,是否能夠代表車規,要求不夠,還是過于嚴苛,并沒有統一的定論。
目前國內針對于車規芯片的測試標準十分缺乏。車規芯片現狀車規級的芯片可以劃分為功能型芯片、功率半導體和傳感器芯片三大類。功能型芯片包括CPU、GPU、AI、存儲芯片等,占比20%左右;功率半導體,包括IGBT、MOSFET和電源管理芯片,在傳統車占比40%左右,在新能源汽車占比約50%;最后一類是傳感器芯片,如激光雷達、攝像頭等,占比30%左右。
我國車規級芯片的使用量占到了全球30%,但自主水平卻不到10%。缺MCU成為常態汽車目前缺得最多的是功能芯片中的MCU。在一輛汽車中,傳統的分布式架構,需要70-300顆MCU;在域架構下(功能域/位置域),一共會搭載4-8顆SoC芯片和40-60顆MCU芯片;而中央計算架構下,會搭載2-4顆SoC芯片,以及10-20顆高性能MCU芯片。
MCU短缺情況,預計會持續到2022年/2023年左右。車規級芯片發展預測電動汽車增加了電池管理、充電、電驅動等系統,使得功率半導體應用大幅增加,單車價值超過了燃油車的5倍,預計2025年車規級功率半導體規模為102億美元,年均增長31.6%。
針對于MCU,基本不會有太大的增長;而SoC市場規模增長至82億,年均增長率15%;而汽車傳感芯片,特別是激光雷達有大幅增長;針對于存儲芯片DRAM和NAND,也會有超過30%的年均增幅。
格局劇變汽車行業整體是一個全球化的相對壟斷競爭,強調的是精益生產,意味著車規級別要求極高;這樣的大背景下,由于芯片比較小,運輸成本低,因此規模效應十分明顯,不能遍地開花;也由于美國將高端產業留在本國,將制造業向外轉移,所以才誕生了臺積電等純芯片代工企業。
而對芯片廠家來說,汽車芯片的體量很小,車規級要求又高,在垂直供應鏈體系下,一層一層價格被壓得很低,芯片公司對做汽車芯片的積極性普遍不高,投入也有限。但是,汽車格局正在發生變化,出現了很多顛覆性創新企業,軟件定義汽車下,芯片作用更加重要,垂直的供應鏈體系轉變為開放的網狀結構。
此次芯片短缺沒有任何替代方案,說明了傳統芯片供應鏈已經崩潰。中國是缺芯最主要的受災地,中國市場穩定了,那么全球就基本穩定了;而中國市場的體量,足以支撐起任何一個完整的產業鏈,這是一個大的前提,也是一個確定的賽道。針對于Tier-1,傳統的芯片集成商,日子或許不大好過,供應安全已經成為很大的課題,會逐步從成本導向轉為價值導向,需要犧牲規模效應和成本優勢,做到供應鏈安全,也會更加開放。
針對于車企,芯片開始備貨,芯片越來越重要,由各個車企一把手來抓,高端化的芯片也開始自己設計和研發。基于以上背景,也這個時代賦予的機遇,缺芯就像是一個引子,讓芯片企業走上前臺。有所為有所不為,支撐芯片的核心最終不會是硬件,還是會落腳到軟件上,核心其實是生態,各個層級的參與者需要把自己生態圈和大的生態圈融合在一起,才是最smart出路。車規級芯片正變得越來越“軟”,這個“軟”體現在軟件的重要性上,更體現在更加靈活和開放的生態上。
缺芯原因錯綜復雜
芯片短缺危機的爆發原因錯綜復雜,客觀上看,既有芯片行業的周期性波動,也有新冠疫情對供需矛盾的沖擊,還與一些自然災害相關聯。
在半導體這樣的周期性行業,供應永遠不是太多就是太少。對于設計和使用微芯片的公司,過去30年的策略一直是保障適量庫存以滿足需求,同時不讓庫存套住太多資金。在這樣的背景下,把時間倒回2020年初,就不難理解為什么芯片行業會對后來的情況做出這樣的誤判。
當時,經歷數年上漲之后,2018年全球芯片行業出現產能過剩,業內普遍預估芯片市場將收縮。半導體產業正處于一個為時已久的高存貨低周期階段,很多企業因此減少產能。并且,新冠疫情的爆發讓半導體消費者紛紛減少訂單,許多半導體公司也因為預期市場需求走弱、訂單減少而降低了產能。
然而,2020年,受疫情影響,遠程辦公和教學成為常態,電子類產品需求激增,遠超市場預期,芯片產能卻因疫情干擾而大幅下降,芯片供需矛盾逆轉。從供給層面來講,各地的封城及社交距離措施使得芯片供應商很難在短時間內做出適當反應并提高產能。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芯片供不應求局面趨于嚴峻。
屋漏偏逢連夜雨。2021年2月,日本以東海域發生7.3級強震,陸地上受影響最大的恰好是半導體企業集中的福島縣和宮城縣,不少企業停產。2021年2月中下旬,美半導體制造的重要中心得克薩斯州遭受前所未有的極端天氣,電網大面積中斷,多個半導體制造商不得不暫停運營。
兩場災害使得全球芯片短缺局面雪上加霜。如果說以上客觀因素是不可控的“天災”,那么全球經貿環境扭曲整個供應鏈,則是導致此次芯片荒的“人禍”因素。
隨著5G市場持續擴大,2021年全球芯片需求還將大幅增加。而芯片制造產能釋放周期較長,即便目前很多芯片制造企業追加產能,也需一兩年時間才能見效。不論是從采購、組裝還是制造的角度,都需要好幾個月。舉例來說,前端晶圓加工往往就費時六到九個月,大量生產之前又需要數周至月的時間來組裝和測試。視乎裝置的種類,量產也經常需要三到四個月的時間。
就算大部分公司在2020年尾或2021年年初意識到芯片將短缺并及時下單,也必須要等到今年第三季晶圓等零組件才會送達工廠開始組裝,第四季才有可能有實際出貨,而且這還是基于這些公司本身就有半導體生產設備及產能的假設之上。如果從頭開始,需時可能要數年而不是數個季度。
一邊是需求訂單持續增長,另一邊是產能很難快速提升,短缺難以緩解,業內普遍預測很可能將持續到2022年底。
汽車芯片供應外部環境分析
隨著海外疫情的改善,加之雖然不是很可信的臺積電的社會承諾,可以樂觀的堅信,汽車芯片供給最黑暗期已經過去,預計未來幾個月的汽車產銷是會不斷走強的。
1、臺積電的汽車芯片產量并未增大
10月14日,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企業臺積電發布2021年第三季度財報。由于對芯片的需求十分強勁,臺積電第三季度營收攀升22.6%,至148.8億美元,與該公司此前預計的146億至149億美元的區間一致。按技術劃分,最先進的技術占了臺積電第三季度總收入的52%,其中5納米芯片占18%,7納米芯片占34%。按產品類型劃分,智能手機行業仍然是其營收最大的貢獻者,占第三季度總收入的44%,而汽車行業占4%,與第二季度持平。臺積電已表示,將增加向汽車行業的交付量。汽車行業一直是受供應短缺影響最嚴重的行業之一。
從臺積電的3季度的汽車芯片銷售占比看,并沒有達到預期的同比增長60%的預期。分析看,上半年增長30%,全年增長60%,則下半年需要增長較大,按照三季度占比與2季度持平,則3季度同比增長也是在30%左右,遠沒有達到60%的目標。
這樣的話4季度的臺積電的汽車芯片的供給必須同比增長150%才能實現全年60%的增量貢獻。那4季度臺積電能否給汽車芯片同比增長150%呢。,
臺積電的承諾應該是認真的,目前的汽車行業最慘。那4季度臺積電是否實現增150%,支持汽車行業芯片恢復呢?
2、疫情影響的被動局面
新冠疫情是影響全球經濟市場的關鍵變量,近期全球新冠疫情邊際好轉,不少媒體提出新冠疫情的“兩個月周期”現象,即新冠疫情新增確診人數會先激增兩個月,之后出現兩個月的衰退期,并循環往復。由于新冠疫情出現的年份有限,新冠疫情的“兩個月周期”現象沒有統計學上的意義,也沒有單一的科學論據可以解釋(病毒變異、防控力度、季節氣候、疫苗接種、藥物研發等都有影響)。但也是值得關注的變量。
目前從馬來西亞的疫情走勢看,也是符合兩個月的周期規律的。從7月開始的馬來西亞疫情在8月達到峰值,9月逐步緩解,10月處于日均8000的中低位水平,10月的馬來西亞疫情改善良好。
近幾個月來,幾家汽車制造商和半導體公司紛紛表示,馬來西亞因疫情造成的供應中斷正在沖擊著供應鏈。
3、中間囤貨已經引起關注
目前的汽車芯片的包裝和測試等供應鏈瓶頸,以及物流方面的混亂,都給芯片行業帶來了壓力。應該是疫情后得到改善。
近日,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接受了《時代周刊(Time)》的采訪,談論了臺積電如何應對芯片短缺的問題。目前許多汽車制造企業由于芯片短缺,導致生產線減產甚至停產,都將芯片短缺問題指向臺積電,認為臺積電故意減少芯片供應。劉德音否認了“饑餓營銷”的說法,表示:“你們是我客戶的客戶的客戶,我怎么可能故意不給你們供貨,而優先考慮別人呢?”
劉德音強調,在全球普遍缺少芯片的情況下,臺積電提供給客戶的芯片,比用在產品上的芯片數量要多,這意味著在供應鏈中有企業正在囤貨。劉德音表示,臺積電有一個團隊正在收集數據,以便弄清楚究竟哪些客戶是真正缺貨,哪些下單是為了囤積芯片,未來有可能優先將訂單安排給急需芯片的企業。
4、全球芯片供給可能已跨過谷底
專家認為,10月的芯片供給會明顯好于9月,車市的芯片供給的目前最大的短板,應該就是馬來西亞的疫情帶來的核心零部件的短缺,近期馬來西亞已經努力保障產業恢復,10月11日,馬來西亞正式取消對民眾跨州旅行的限制,進一步放寬防疫限制。。
隨著海外疫情的改善,加之雖然不是很可信的臺積電的社會承諾,可以樂觀的堅信,汽車芯片供給最黑暗期已經過去,未來會持續改善。但要到完全解除芯片的短缺,估計還是要到明年春節銷售高峰之后。畢竟中國市場的世界份額大,市場的秋冬季需求很強烈,因此短期期待完全緩解是比較難的。
全球汽車芯片供應谷底可能已經過去,但目前各大汽車廠商還是各自為戰,仍需要我們自己解決和開拓局面。
本文來源:充電樁視界,原文標題:《汽車芯片供給最黑暗期是否真的已經過去》,部分內容有改動
-
無相關信息
- 汽車芯片供給最黑暗期是否真的已經過去
- 商務部等24部門:序推進電信、互聯網、教育
- 華爾街見聞 「金領帶 · 2021年度金融評
- 玩家抱怨《戰地2042》坦克太少 官方表示增
- 厲害了!《怪物獵人:世界》全球銷量突破20
- 第9代《寶可夢》新作2022年推出?真實性有
- 漲了30美刀!switch會員加料包視頻遭萬人踩
- 壞消息!《集合啦動物之森》2.0更新確認是
- Switch版《消逝的光芒》評測分析 讀取速度
- 《Apex英雄》新外域故事塵歸塵 預定下季登場
- 死亡細胞開發者新作《Nuclear Blaze》公布
- 《古墓麗影》新更新 用戶卻在評論區給出差
- 男朋友幫女票清空購物車?裝瞎看不到?
- 快手入選改變世界公司榜單 排名第三十九
- 支付寶升級首頁可單獨編輯 可以自己當家做
- 蘋果推出擦屏布售價145元 想錢想瘋了?
- 中國5G基站數達115.9萬個 5G終端連接數達4
- 新型電力系統構建需要全新的底層邏輯
- 特斯拉官網刪除Cybertruck售價和性能參數
- 雷軍退出小米金融董事 新增林世偉為法定代
- 攜程貸款15億美元 期限為三年
- 券商股的貝塔屬性為何消失了?
- 被要求限期整改后 微信電話本將于10月22日
- 全世界買家更偏好iPhone 13 Pro 不在乎
- 游戲主播山泥若被判刑3年 追繳違法所得180
- 標致207轎車怎么樣?變速箱技術落后
- Redmi k40防誤操作在哪里?點擊小愛同學
- 摩托車爆缸是什么樣的?啟動電機不能轉動
- b73是什么型號?東風雪鐵龍世嘉
- 天津港的車和4s店有什么區別?便宜10%到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