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行業如何轉型自救?非學科類課程產品受熱捧

發布時間:2021-10-13 08:39:51
編輯:
來源:重慶商報
字體:

7月24日,“雙減”政策正式落地,讓教培從業者們意識到這個行業已迎來“寒冬”。9月1日,四川愛貝斯教育咨詢集團有限公司在重慶14個校區關門;9月18日,重慶思而銳培訓機構江北校區關門;10月9日,重慶金豌豆培訓機構關門、重慶樹童創課英語培訓機構多家門店關閉……教培行業如何轉型自救?

調查

虧損數百萬無奈關門停課

10月9日,多名家長準備帶著孩子到樹童創課英語培訓學校上課,發現校區突然關門停課。“我們在渝北財信校區上課,下午來學校時已是人去樓空,而且聯系不上負責人。”家長曹女士告訴記者,她繳了9800元培訓費,只上了10多節課,還有9000多元的課沒有上,現在學校負責人失聯,退費成了難題。

“國慶前,英語培訓學校的老師和營銷人員,還極力向我們推薦學校優惠套餐,很多家長在國慶節期間充值3000至10000元不等。”曹女士表示,樹童創課英語培訓學校在國慶假期最后兩天還能正常上課,10月9日,家長群里突然收到老師發的消息稱“學校已關門”,并向家長表示學校關門他們也不知情,學校還欠老師多個月的工資,老師也沒有辦法聯系上負責人。

當天,重慶金豌豆教育機構也關門停課。家長表示,為了提升孩子的綜合素質,今年初,他們繳費報名參加了金豌豆教育機構舉行的培訓班,參加兒童語言素養、思維力創造力訓練,培訓費從一千多元到六千多元不等。但是還沒有上一年的課,學校就關門了,負責人也失聯,無法聯系。而根據金豌豆教育發給家長的消息稱,金豌豆重慶校區已虧損數百萬元,給家長們造成的不利影響表示歉意,但是并沒有提到退費問題,而是讓家長和總部聯系。

非學科類課程產品受熱捧

過去,學科類教育是教育行業最大的市場,也曾是各大教育培訓機構的競爭主場。而自今年7月開始,教育機構卻以最快速度撤離這塊領域,在極短的時間內推出非學科類課程產品。對于教培機構而言,自救是第一步。誰也不想落后,盡快轉型成為各家保命活下來的主旋律,這讓原本關注度并不高的素質教育開始受到熱捧。

家住江北區龍湖源著的劉女士,今年9月份在江北區青少年宮,給6歲的女兒報了演講與口才、美術兩個班,每周上課時2小時。“我們來報演講與口才班時,前面已開設了5個班,孩子讀的是第6班。”她說,以前江北區青少年宮演講與口才班一般開設2個,現在達到了6個班。除了青少年宮素質類培訓火爆外,在中央公園的一家培訓機構,因緊鄰渝北區空港新城人和街小學和重慶八中渝北校區,以前有學科類培訓時,每天學生進進出出,絡繹不絕?,F在不做學科類培訓了,開始做素質類培訓,雖然學生沒有以前多,但是報名的孩子也很多。

不少培訓機構正嘗試轉型

重慶本地培訓機構已經走上轉型之路,像中小學校外培訓品牌學而思這類大型機構也在轉型。據有關數據統計,截至今年2月28日,學而思培優已在全國109個城市開設了1098個教學點?,F在學而思培優大規模關店轉型線上課。以北京為例,在北京,截至今年2月底,學而思開設有155個教學點,如今只剩下53個,減少了65.8%。其中正常開班授課的教學點只剩下26個,不足剩余教學點的一半。正常授課的26個教學點中,只有1個教學點開設了初中課程,高中課程則全面轉為線上。

新東方教育也在謀求轉型。根據新東方的規劃,新東方將轉型學前托管、中小學校外托管服務、教育咨詢服務、口才、體育、美術、音樂、藝術考級等素質培訓課程。而成人教育方面,有四六級考試、考研、司法培訓,出國留學,國際語言培訓等業務。

探索

投資500萬轉型做素質教育

10月10日,重慶學樂牛青少年素質成長中心(以下簡稱“學樂牛成長中心”)正式成立。成立之際,學樂牛成長中心宣布投資500萬元,聯合國內知名、重慶首屈一指的專業機構,創建青少年信息學(編程)、書法、美術、魔方、口才、潛能開發、機器人、體適能、國學、研學等素質類培訓基地。

“素質成長中心重點是為家長和孩子提供更專業、系統、科學、完善的素質培育選項。”學樂牛成長中心主任董燕告訴記者,中心依托重慶學樂牛教育在主城區的8個校區,第一期計劃開設信息學、美術、書法、口才四大類,提供1500個學位,后期陸續增加體適能、機器人、綜合研學等項目,提供超過2000個學位。

從今年5月份開始,重慶學樂牛課外培訓學校正式探索轉型之路。“轉型的路很艱辛,既要符合國家的政策,還要為孩子們帶來更優質的內容。”董燕表示,通過在全國各地多次調研、考察,對數十家素質教育領域的知名品牌進行反復篩選,并廣泛征求家長學生的意見后,最終獲得中國信息學會授權,創建了“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NOIP)重慶培訓基地”,為重慶,乃至西南地區的青少年們提供權威、專業、完善的學習體系和一流的師資。

支招

“雙減”政策后

培訓機構咋轉型?

“藝術與科技相結合,才能培養新時代擔當中華民族復興大任的人才。這是重慶學樂牛青少年素質成長中心轉型的初心,也是夢想。”教育專家蒲永柳告訴記者,培訓機構轉型,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雙減”?他說,“雙減”政策是指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和壓減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就是家庭書面作業少,甚至沒有。而壓減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簡單理解學科類培訓將會逐漸減少到極少數,甚至不再允許開設。”他認為,學科類培訓機構有幾個去處,要么轉型,要么退費改行,但是現在很多培訓機構直接關門走人,這是不可取的,而轉型做素質類培訓,是目前培訓機構比較好的選擇,且優勢明顯,有師資、有教室、有教學經驗。

目前選擇轉型的培訓機構,很多都在探索之中,而轉型之后必然會加劇行業競爭,競爭下的非學科培訓市場,是否會像學科類這樣有前景,也是一個未知數,在大量資金的投資下,收益是否能回本,還是一個懸念,一旦出現大額虧損,會不會出現培訓機構大量關門,家長退費難的問題,這需要市場的導向和教育部門、監管部門加強管理。(重慶商報-上游新聞記者 鄭三波)

   原標題:教培行業如何轉型自救?非學科類課程產品受熱捧

>更多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最近更新
www.bennys.cn 中國項目城網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 網站統計
Copyright© 2014-2017 中國項目城網(www.benny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2020036824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