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牌”生意不能撒手不管 必須要有嚴格的準入標準

發布時間:2021-10-19 10:27:58
編輯: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字體:

據報道,小方是一個中介,賣品牌授權,俗稱“貼牌”業務。在他的朋友圈內,有各式各樣的品牌授權廣告,主要是服裝,還都是消費者耳熟能詳的品牌。經調查發現,如今,這種生意非常普遍,不僅服裝,醫藥等多領域都廣泛存在著類似現象。

所謂“貼牌”生意,說白了就是一些有知名度的品牌企業,將品牌賣給其他廠商使用。一個品牌從創立到打響知名度,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能否成功也靠運氣。對那些花錢購買授權的廠家、店鋪而言,“貼牌”這種“傍名牌”的商業模式,可以省去品牌塑造的成本。而品牌企業賣授權,可以借此擴大市場知名度,還能帶來豐厚的收益。

正因如此,“貼牌”生意的火熱,已經從服裝領域衍生到了其他行業。如報道提到,在醫藥、保健品等行業,仁和這樣的知名品牌方,也開始做起“貼牌”生意,以至于在個人護理、美妝護膚、滋補保健、食品飲料、醫療器械等各個領域,都能看到該品牌的影子。

“貼牌”生意法律上并不違規,這類模式市場上也相當常見,但“貼牌”導致的一些市場亂象,不可不引起重視。

在網購流行的今天,網絡消費畢竟不像線下的實體店消費,用戶在網上購買商品,對商品是有一定的信息屏障的。然而,商家為了便于銷售,往往并不會告訴用戶是“貼牌”,是非品牌企業廠家生產的,在這種前提下,消費者很容易被誤導。

事實上,《廣告法》就明確提到,廣告中對商品的性能、功能、產地、用途、質量、成分、價格、生產者、有效期限、允諾等或者對服務的內容、提供者、形式、質量、價格、允諾等有表示的,應當準確、清楚、明白。

商家可以“貼牌”,但是如果在宣傳和商品介紹中,刻意模糊“貼牌”的事實,隱瞞商品的實際生產者,那么就可能涉嫌誤導消費者,侵犯其知情權。

此外還要注意的是,“貼牌”后產生的質量問題亟待解決。醫藥、保健品等領域,本身就與公眾健康、公共安全息息相關,一旦品牌企業對代工生產廠家質量把控不到位,出現問題后果不堪設想。

這些品牌企業在賣授權時,對買品牌授權的商家,往往會有一套質量標準作為要求。然而,在“貼牌”生意不斷擴張的背景下,質量管控的難度必然會升級,就算品牌企業有心維護自己的口碑,想要市面上所有打著自己品牌旗號的商品都有質量保障,那無疑相當困難。

因此,要避免“貼牌”生意帶來的亂象,監管執法層面,要加強監管的力度,比如,要求企業準確披露品牌和生產廠家信息。此外,如果查出質量問題,品牌企業和生產廠家都應該嚴格擔責;同時,對“貼牌”、加盟代工,應該有一定的行業限制,尤其是像醫藥領域,必須有嚴格的準入標準。

這些靠賣品牌盈利的企業,也應該意識到,品牌的建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將品牌賣給各路商家使用,可以帶來短期的收益,但如果撒手不管、唯利是圖,對“貼牌”產品的質量把控不到位,它所帶來的口碑下滑,遲早也會毀掉品牌本身。

   原標題:“貼牌”生意不能撒手不管 必須要有嚴格的準入標準

>更多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最近更新
www.bennys.cn 中國項目城網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 網站統計
Copyright© 2014-2017 中國項目城網(www.benny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2020036824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