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半球頻現極端天氣 未來還會更熱?

發布時間:2023-08-06 23:24:31
編輯:
來源:央視新聞
字體:

今年夏天,全球多地出現極端天氣。


(資料圖片)

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8月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在7月30日這一天,全球海洋表面平均溫度創近年來新高。

當天除極地地區海域外,全球海洋表面平均溫度達到攝氏度,超過2016年錄得的攝氏度,成為自20世紀80年代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開始監測相關數據以來的最高溫紀錄。

科學家警告說,通常情況下全球海洋表面平均溫度最高的時間是在每年的3月而非8月,因此這一紀錄很可能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被再次打破。

希臘國家天文臺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7月是雅典自1863年以來最熱的一個月。

7月,雅典的24小時平均溫度達到攝氏度,日平均最高溫度為攝氏度。兩項數據均是該天文臺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平。

今年的高溫天氣導致全球許多江河湖泊水位下降。

位于英國蘇格蘭地區的尼斯湖,今年夏天當地天氣比往常干燥了不少,該湖的水位也在近幾個月達到了數十年來的低點。

當地的漁業從業者表示,尼斯湖的湖面溫度在上月初達到了15攝氏度,高于正常水平。在氣候變化的影響下,湖泊溫度升高,加上水位的下降,勢必會影響當地魚類和其他物種的正常繁衍。

位于中美洲的巴拿馬運河也同樣面臨著干旱少水的窘境。

當地時間8月3日,巴拿馬運河管理局方面表示,為適應長期干旱少水,巴拿馬運河下調通行船舶數量,保持船舶低吃水深度,這些措施將持續至2024年9月底。

由于持續干旱,巴拿馬運河管理局此前曾通知客戶,從7月30日起,將運河每日通過的船舶數量,從36-38艘下調至32艘,同時將維持現有米的吃水深度限制。

據了解,巴拿馬運河正常運行吃水深度為米,下調之后大型集裝箱船的載運量將比正常少40%。預計這些措施將使運河年收入減少億—2億美元。

美國媒體評論稱,巴拿馬運河運力下降將損害南北半球間的農產品貿易。

半島電視臺當地時間8月4日報道稱,伊拉克近來頻現極端高溫天氣,首都巴格達的氣溫一度達到49攝氏度,南部重鎮巴士拉的最高氣溫甚至超過51攝氏度。

由于伊拉克經歷多年戰亂,基礎設施遭破壞,本輪極端高溫更是對當地電力供應造成嚴峻考驗。

北半球多地持續遭受炙烤,而在正處于冬季的南半球,同樣出現了異常的高溫天氣。

據報道,智利氣象部門數據顯示,近日,該國北部科金博地區的氣溫最高達到37攝氏度,創下該國冬季的最高氣溫紀錄。智利北部和中部一些地區也出現了超過30攝氏度的高溫。

圣地亞哥大學氣候學家勞爾·科爾德羅表示,冬季的異常高溫會導致高山積雪提前融化,可能給該國旱季用水帶來不利局面,他同時指出,異常高溫和氣候變暖是一個全球性問題,值得警惕。

標簽:

   原標題:南北半球頻現極端天氣 未來還會更熱?

>更多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