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浦區課后服務:在人文行走中涵養學生愛國情懷

發布時間:2022-03-02 10:04:48
編輯:
來源:文匯報
字體:

“復興島的名字由何而來?位于楊浦的復興島,本區的學生聽說過的很少,更不要說來過了。不了解自己的家鄉,如何了解更大的世界?”這是楊浦小學科學與技術學科教師朱逸飛的思政人文行走課程上的一幕。他特地為課后服務時段開設“跟著小朱老師探尋紅色楊浦歷史”的思政系列實踐活動,帶學生沿著楊浦濱江一路看、一路學,從了解家鄉開始,了解百年黨史,了解城市和祖國的發展史,收獲學生和家長一片點贊。

課后服務不僅僅讓中小學生的學習生活更豐富,也讓他們的精神和心靈得到涵養。依托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楊浦區中小學課后服務的“思政時間”,通過教師開發實施校本思政課程和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出教室,了解身邊的世界,在他們心中播下熱愛生活、熱愛城市的種子。

課后服務走向社會,打造沉浸式思政實踐活動

課后服務實施一學期,從剛剛開始的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滿足多元發展的需求,更多老師開發出了更豐富的課后服務課程,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家鄉,了解新中國的歷史。

“楊浦濱江是中國近代工業的發祥地,這里曾經有上海規模最大英商怡和紗廠,在這里涌現了大批愛國青年,其中就有王根英和惲代英,讓我們一起飽含深情地朗誦品味這首《獄中詩》,感受烈士的革命豪情!”每周一的課后服務時間,楊浦區平涼路第三小學的學生就跟隨著老師的講述,感受紅色文化,培育愛國情懷。平三黨團員教師深入挖掘楊浦濱江5.5公里岸線百年工業區內16座老建筑承載的歷史印跡和紅色基因,形成了“走百年工業之路”和“尋紅色信仰之源”兩個板塊六個主題12課時的紅色微黨課。

在楊浦小學,“跟著小朱老師探尋紅色楊浦歷史”的思政系列實踐活動包含四個主題,分別是上海的母親河——蘇州河、怡和紗廠和楊浦工人運動、楊浦濱江、復興島的前世今生。通過尋訪楊浦的歷史變遷和發展印跡,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領會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堅定理想信念。下一步,楊浦小學還將繼續擴大青年教師組成的講師隊伍,將家門口的紅色資源打造成沉浸式思政教學陣地,在每周五下午的看護時間組織學生實地走訪。

從舊時光到新時代,豐富活動讓學生感悟

思政教材不僅僅是書本,還可以是傳統文化記憶,是珍藏物件。學校課后服務除了原有的安排以外,新學期還帶領學生通過種種與傳統文化相關的活動,涵養學生的心靈,并且通過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鞍山實驗中學積極構建“大德育”體系,將思政教育滲透在非遺拓展課中,如手工編織、剪紙、茶藝、宮燈等,讓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少年兒童中得到傳承??亟逍W的小朋友在課后服務活動中,帶來家中長輩收藏的老物件,其中有彰顯英雄偉績的功勛章和證書,有建設美麗中國的青春合影,還有陪伴美好生活的家居物件等。學生在觸摸實物和聆聽故事的同時,感受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體會革命奮斗精神。

在上海市市東實驗學校,高年級的學生用手繪小報、演講等方式,將自己思政行走活動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和學弟學妹交流,讓他們不出校門也能“打卡”紅色場館。此外,學校還將邀請首支中學生楊浦濱江紅色旅游志愿講解隊的高中部成員,在課后服務時間段里走進初中部和小學部,向學弟學妹們講述楊浦濱江的紅色故事,從而真正把高中、初中、小學三個學段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作用發揮好。

楊浦區教育工作黨委書記卜健表示,楊浦是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試點區,全區以服務中小學課后服務為契機,積極拓展社會實踐第二課堂,使課后服務成為思政教育浸潤的新場所。接下來,楊浦教育還將持續推動“課內外結合”“家校社協同”合力育人環境建設,助力“開門辦思政”格局形成。

標簽: 上海楊浦區 課后服務 人文行走 愛國情懷

   原標題:楊浦區課后服務:在人文行走中涵養學生愛國情懷

>更多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
www.bennys.cn 中國項目城網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 網站統計
Copyright© 2014-2017 中國項目城網(www.benny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2020036824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