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中也要修學分了 最低修滿144分才能畢業
以后上高中,也要修學分了!
河南商報記者從河南省教育廳了解到,近日,為在義務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著力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形成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省教育廳制定了《河南省普通高中課程設置方案(2021年修訂)》(簡稱《方案》)以及《關于做好河南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簡稱《意見》),對普通高中課程進行“全新規劃”。
修學分、選課走班、全員導師制……從2021年新高一入學起,全新的高中學習生活將“拉開帷幕”。
河南商報記者馬俊峰
修學分,普通高中學生最低要拿到144分方可畢業
河南商報記者從《方案》中了解到,今后上高中,學生們將提前體驗大學修學分的“壓力”——學分修不滿,或將無法順利畢業。
《方案》中明確,普通高中學制為三年。每學年52周,其中教學時間40周,社會實踐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節假日等)11周。每周35課時,每課時按45分鐘計。18課時為1學分。
學生完成相應課程規定課時的學習并考試(考核)合格,即可獲得相應學分。
需要提醒學生和家長的是,普通高中學生畢業學分最低要求為144學分。其中,必修課程必須獲得88學分,選擇性必修課程不少于42學分,選修課程不少于14學分。
值得一提的是,《方案》中要求各地各校要嚴格按照科目設置和學分要求安排教學,不得隨意增減科目教學時間總量和周課時總量。
科學安排每學年授課科目,特別是控制高一年級必修課程并開科目數量。
課程分類,涵蓋必修課、選擇性必修課以及選修課等
《方案》對今后普通高中的課程設置進行了詳細的規劃。普通高中課程由必修、選擇性必修、選修三類課程構成。其中,必修、選擇性必修為國家課程,選修為校本課程。
此外,省教育廳同步發布的《意見》中,也給出了不少“新信息”。
《意見》中明確,從2021年入學的高中一年級新生起,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使用新教材。
市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指導學校依據國家和省里要求,制定具體的課程實施方案,確保開齊國家規定的各類課程,特別是綜合實踐活動、技術(含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藝術(或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等課程,并開足規定的課時。
適應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和高考綜合改革的要求,依據學科人才培養規律、學生興趣特長,有序實施選課走班,滿足學生不同發展需要。
學校要結合自身實際,以班級任課教師為主、其他班級(年級)教師為輔,以師生雙向自愿選擇為主、指定結對為輔,指導師生建立導育關系,確保師生全員覆蓋。
今后高中課程,具體咋安排?
?必修課程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生讀本》在高一年級第一學期開設,每周1課時
外語包括英語、日語、俄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學校自主選擇第一外語語種
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其必修內容分別為3學分
高一、高二年級應開齊必修學分要求的課程內容
體育與健康的必修內容,必須在高中三學年持續開設
?選擇性必修課程
語文、數學、外語科目以及選擇作為選考(或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的科目,應修滿上限學分
不選考的科目,學生可結合興趣愛好選修
?選修課程
高二全學年和高三學年第一學期,每個學生每周至少有2課時的選修課程
?綜合實踐活動
研究性學習6學分,學生至少應完成以跨學科研究為主的2個課題研究或項目設計
勞動共6學分,其中志愿服務2學分,在課外時間進行,三年不少于40小時;其余4學分內容與通用技術的選擇性必修內容以及校本課程內容統籌
-
無相關信息
- 上高中也要修學分了 最低修滿144分才能畢業
- 鄭州恢復限行首日 道路交通明顯得到改善
- 快遞“簽收確認”要加錢 有巧立名目收錢的
- 跌宕的調味品進出口貿易 一夜可能賠幾十萬
- 河南將依托“比較優勢”推動“優勢再造”
- 哪些人可以申請個人所得稅退稅?沒有享受優
- 什么是G股?實施了股權分置改革恢復交易的
- 今日頭條備用金怎么開通?開通流程來了
-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升值好還是貶值好?視情況
- 焦炭概念股早盤異動拉升 藍焰控股股價大漲
- 旅游板塊早盤大幅走低 桂林旅游股價大跌超
- 元宇宙概念股再度走強 湯姆貓(300459)漲
- 通知存款可以隨時取嗎?可以
- 經常使用最低還款有哪些壞處?無法再次享受
- 福特領裕煥新登場 開創7座新品類
- 長安汽車副總裁余成龍去世 因突發疾病醫治
- 福建取消14天隔離了嗎?這些地區原則上不能
- 股票的紅利稅什么時候扣?滬市3個工作日內
- 炒股打板技巧來啦 選擇業績較好較強勢的個
- 磷化工板塊繼續拉升 華魯恒升股價大漲超過7%
- 航運股早盤全線走高 長航鳳凰(000520)漲停
- 風電板塊早盤持續沖高 大金重工股價大漲超
- 國產芯片板塊大幅下挫 全志科技跌逾8%
- 有機硅概念股大幅拉升 合盛硅業股價大漲超
- 股票止損點和止盈點 后者是為了保住利潤
- 多業態競爭加劇 永輝超市、人人樂等傳統
- 好的量化基金有哪些特征 減少行為偏差
- 基金行業優勝劣汰加速 164只基金清盤
- 醫藥板塊存結構性機會 投資需做好組合平衡
- 警惕“投資理財課”騙局 切忌盲目從眾、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