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運營商取消漫游費:國內長途漫游費取消
三大運營商取消漫游費:國內長途漫游費取消

3月6日上午,國新辦在網絡降費提速發布會上公布,從2017年10月1日起,三大運營商全部取消手機用戶的國內長途和漫游費,到時,這項“活”了20多年的通信產物將壽終正寢。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流量已經取代語音、短信等傳統通信方式,成為運營商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在業內人士看來,運營商已經全面步入流量為王的發展階段,但對于真正的流量經營,運營商仍沒有清晰的基于業務生態需要的商業模式,“流量費”之外,三大運營商需要跨出業務創新性的更大步伐。
提速降費
在提速降費發布會上,三大運營商紛紛表態,將按時落實取消國內長途漫游費的要求。
中國移動表示,該公司將盡快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加快完成相關業務支撐系統的改造,加強宣傳和客戶溝通,嚴格按照工信部明確的時間要求,全面取消手機國內和長途漫游費;下調重點方向直撥國際長途資費;降低企業接入專線價格,推出“雙創寬帶”產品和優惠套餐,降低“雙創”企業互聯網接入成本;下調“一帶一路”國家語音和流量漫游資費,將“一帶一路”沿線全部64個國家和方向的漫游語音資費下調至0.99元/分鐘。
中國聯通也將加快落實全面取消手機長途及漫游費,自2017年10月1日起,全面取消手機長途與漫游費,進一步降低國際長途電話與國際漫游資費水平;大幅度降低中小企業互聯網專線接入資費,惠及中小企業1000萬戶;針對青年、學生、網民、低收入者等各類特定人群對數據業務的消費需求,中國聯通將從通信產品“供給側”入手,全面推出定制化的流量應用產品。
而中國電信早從2015年4G業務上市起,所有4G套餐就已經變為長市漫一體化套餐,目前已有60%用戶選擇使用,今年10月1日起將全面實施取消手機國內長途和漫游費;同時,該公司也會大幅降低中小企業互聯網專線接入資費,推出量身定制、價格更優惠的商務專線,提供安全專線(互聯網專線+“云堤”)和國際精品專線等個性化優質服務,并在此基礎上提供高品質的云計算、物聯網、視頻會議及各類行業信息化應用產品;今年年內下調北美、歐洲、東南亞及“一帶一路”沿線等方向的長話資費。
過去幾年,三大運營商的網絡降費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及成效。以中國移動為例,在2014年到2016年間,中國移動手機上網平均單價累計降幅為63.5%;2016年前3季度月戶均流量634MB,同比增長109%,其中4G客戶963MB,同比增長35.8%。中國移動還表示,中國移動各項降費舉措2015年、2016年分別惠及客戶7.4億人次、12.6億人次,兩年累計向客戶讓利超過560億元。
重心轉移
取消長途漫游費并不是一件可以一蹴而就的事。中國移動總裁李躍表示,完全取消漫游費仍有難點,一是因為全國各地收入水平差異很大,各地的本地套餐差別也極大。例如,個別貧困地區甚至有五塊錢包月的模式,如果完全取消了漫游費,則這種五塊錢包月的套餐將“全國通用”,電信運營商的收益無疑將收到較大沖擊。二是長途漫游費的取消對運營商沿革多年的屬地化管理體系也是較大沖擊。
有業內人士估計,三大運營商取消國內長途漫游費,每年最少會減少上百億的收入。對此,中國聯通總經理陸益民表示,取消長途和漫游費對管理體制和整個公司的運營確實會產生一定影響,但因為中國聯通起步比較早,包括集中系統的建設、集中運營的轉型,整體來說對公司影響不會太大,希望通過聯通業務創新轉型、產品優化升級,特別是未來面向信息服務產業的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各個新型業務的發展彌補這部分損失。
“降費以后,雖然表面上運營商減少了一些利潤,但它能拉動消費,促進創業就業,推動經濟升級,這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通訊和信息具有覆蓋性和滲透性,不僅自己能夠創造一個巨大的產業,而且它能夠帶動其他產業快速發展,其次,通訊和信息業發展好,對拉動經濟發展,尤其是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意義重大。”中國移動原董事長奚國華坦言。
其實,在4G網絡逐步普及的過程中,國內長途漫游費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被取消了,大部分4G套餐都是全國范圍內通用的。在互聯網+時代,語音和短信等傳統通信業務也已經不是運營商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去年上半年,中國移動流量收入達到1950億元,同比增長26.7%,其中手機上網流量同比增長133.9%,無線上網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9.7%,流量收入占通信服務收入比重提升至43.3%,流量收入貢獻實現標志性跨越,首次超過語音、短信等傳統通信業務成為第一大收入來源。
不只是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的流量收入比重也在不斷增加。中國聯通2015年的財報顯示,手機用戶數據流量同比增長60.1%;移動業務收入中數據流量收入占比達到42.9%;使用4G網絡用戶的月戶均數據流量達到1.2GB。中國電信則披露,2015年3G/4G手機上網總流量達到55.5萬TB,同比增長108.1%,3G/4G月戶均手機上網流量達到386MB,手機上網流量收入占移動服務收入比例達到38.4%,較2014年提高10個百分點。
也就是說,流量已經成為三大運營商現在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也是未來將倚重的發展方向。與流量一起成長起來的,還有那些替代傳統通信方式的OTT(繞開運營商,第三方互聯網服務商向用戶提供數據和內容)。在今年春節假期7天,工信部統計,全國移動短信發送量116億條,同比下降16.9%;移動電話去話通話時長累計完成647億分鐘,同比下降11.8%。除夕當日,短信發送量31.9億條,下降幅度達32.8%。騰訊官方數據顯示,2017年除夕當天,微信紅包收發總量達142億個,比2016年除夕的80.8億個增長75.7%,收發峰值達每秒76萬個。支付寶“五福紅包”活動參與者中最終有1.68億人集齊五福。
流量經營
雖然三大運營商都憑借流量獲得了大額利潤,但在業內人士看來,如果只是一味地依靠最基礎的流量來增加收入,并不符合廣大投資者的需求,在OTT盛行的互聯網時代,依靠流量做流量經營才是更加明智的出路。
中國移動也曾在財報中指出,互聯網與經濟社會的深度融合帶動信息消費需求迅猛增長,未來中國移動面對流量業務提升效益水平、突破增長瓶頸的挑戰,將抓住信息消費升級的機遇,從深耕流量經營、豐富信息消費內容、穩健提升流量價值著手,加快深化流量經營轉型的步伐,增強持續發展能力。
換句話說,真正的流量經營還是運營商基于基礎流量之上的轉型。“運營商數字化轉型是個老話題,但又是運營面臨的最大問題。目前業界的普遍認識是,運營商現今發展的三個階段是:語音+短信的傳統時代,流量業務時代,以內容應用為主體的數字化服務時代。有些運營商將后兩個時代并行前進,比如Verizon收購雅虎,就是在探索一種‘管道+內容’的模式。但不管怎么說,整個行業開始全面步入以流量為主導的發展階段。”產業觀察家洪仕斌說。
在他看來,相較于傳統語音業務的單一性和可控性,流量經營就顯得比較復雜,從用戶的體驗認同,到流量的管控,從計費方式的改變,到合作平臺的推廣,流量經營是一種全新的市場經營方式,運營商需要一個新的思維,重構一個新商業模式。流量將成為信息化網絡社會的基礎設施,將以低成本的形式提供給社會各行各業應用,這對運營商來說,既是好事,也是挑戰。好事在于,流量將和電力一樣無處不在、無處不用;挑戰在于,在流量經營上,運營商到現在還沒有一個清晰的基于業務生態需要的商業模式,盡管目前運營商在流量貨幣化、流量后向經營等模式上做了很多工作。
除了轉型,運營商也在積極進行混改嘗試。中國聯通總經理陸益民透露,目前中國聯通的混改方案正在國家有關部門審批之中。他認為,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在電信領域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這一舉措將進一步激發電信企業的內生動力與企業活力,加快行業創新轉型,進一步做強做大做優國有企業。
全景財經網微信號:石化寶想獲取財富的秘密,關注微信號公眾號:石化寶(bweipan),回復“理財”獲取財富秘籍
-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