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人骨灰可隨身帶 普通百姓能接受嗎?
如果將親人的骨灰做成生命晶石隨身攜帶,你會嘗試嗎?昨天,記者從浙江省殯葬協會了解到,該協會推廣全新的骨灰處理方式——生命晶石,并通過媒體等平臺,向社會推廣,征集5名免費體驗者(暫限定為杭州戶籍的已故者)。那么,生命晶石是如何實現讓親人隨身攜帶的呢?記者專門作了采訪。
在歐美國家,不少家庭會將晶瑩透明的生命晶石帶在身邊,或加工成飾品隨身攜帶以紀念逝去的親人。這項服務最早源于美國,后傳入日本、澳大利亞和我國臺灣與香港等地。
什么是生命晶石?
骨灰高溫熔融后晶石化
可根據逝者親屬要求定制形狀
那么,這種生命晶石是怎么樣的呢?
浙江省殯葬業協會工作人員陳女士告訴記者,生命晶石是骨灰的另一種表現形式,生命晶石在超高溫下,骨灰熔融高壓致密后,冷卻凝結形成的晶石狀圓珠。生命晶石源于骨灰但異于骨灰,雖然兩者所含化學元素相同,但物質結構不同,陳女士解釋,“與骨灰相比,生命晶石的容積只有原來的10%-15%,制作生命晶石的時間只需一個小時。”
“灰白色的骨灰經晶石化后,因所含微量元素的不同而顏色迥異,有的晶瑩透明,猶如琥珀,有的多色交雜,猶如雨花石,有的則與普通石頭相仿,很具美感。”陳女士表示。
據了解,骨灰高溫熔融后選擇特定形態的坩堝中予以冷卻,生命晶石又可呈現不同的形狀,或如佛珠,或如心形,或如飛龍、奔馬等。這一點可以根據逝者親屬的要求而定制,使得深化加工后的生命晶石真正體現“紀念石”的概念。
陳女士表示,正因為生命晶石是來自于逝者骨灰,因此晶石本身既可代替骨灰安葬,也可作為逝者的一種紀念物品,晶石特殊的雙重意義讓它可以節地安放,也可以紀念展示。
普通百姓能接受嗎?
上海去年推廣生命晶石已為200余戶家庭提供服務
其實,生命晶石在中國已經開始推廣,省殯葬業協會陳女士告訴記者,就在去年,上海一家生命晶石工作室已為全國21個地區200余戶家庭提供服務,服務人群七成以上為老年人。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去年清明節,這家生命晶石工作室的第一位顧客小孫將逝去的父親帶回了家,他帶回的不是骨灰盒,而是129顆生命晶石。
“骨灰就是我們寄托先人的一個載體,只不過生命晶石是用另外一種形式展現給你,可以實打實地看見他。”小孫表示,他把父親的晶石帶回家,可以隨時隨地祭拜。
據了解,去年上海的生命晶石工作室在掛牌首日就有4個家庭前來預約,之后,又有來自北京的家庭前來預訂,可見市民對此接受度不低。省殯葬業協會陳女士表示,生命晶石項目若推廣下去,達到一定規模,自然能同其他節地生態葬一樣進行分流,不僅節省了購買墓地的費用,也給后代留下了寶貴的土地資源。
百姓聲音
是否能接受將骨灰做成飾品?
反對者目前占大多數
就在昨天下午,杭州知名論壇對“你能接受家人的骨灰做成飾品嗎?”進行投票調查,討論十分踴躍,短短2個多小時,就有近4000位網友參與投票,其中52%的網友表示“不能接受”,24%的網友表示“可以接受”,另有22%的則認為“還需觀望”。
【關注微信公眾號:石化寶(bweipan)手機也能炒白銀原油,僅需8元即可參與,快來試試吧】
-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