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戶28億元存款被銀行挪用 內控機制、風控機制去哪了?

發布時間:2021-11-03 14:03:03
編輯:
來源:城市金融報
字體:

最近,“儲戶28億元存款被銀行挪用”事件成為輿論熱點。據媒體報道,江蘇兩家企業存入渤海銀行南京分行的28億元資金,在儲戶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該銀行挪作第三方貸款質押物而無法支取,其中5億元更因第三方無法還貸而被銀行當作質押物劃扣。

對于此案,相關細節有待進一步調查,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涉事銀行的風控機制失靈了、內控機制失效了、監督機制失位了。事實上,只要有一個環節能正常發揮作用、正常產生監督效力,就不可能發生如此重大的事件。至少,會像報警器一樣,發出預警信號。

而從此次挪用事件來看,盡管觸警現象十分嚴重,甚至可以說已經火燒眉毛了,可是,“報警器”卻一聲沒響,直到客戶因為無法支取存款,才知道自己的錢被別人拿去質押了。

市場經濟下,風控對金融機構來說是最核心的環節之一,是必須貫穿于金融活動全過程的重要抓手。如果金融機構在經營活動中忽視了風險管控,甚至不把風控當回事,金融活動的風險就會越來越大,甚至引發嚴重的金融危機。

因此,金融機構有必要建立完善的內部風險控制機制,加強內部監督和管理,提高員工素質,而不是只顧自身利益、眼前利益,對違規操作“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從決策層到管理層,近年來一直反復強調,要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因此,在政策設計、制度安排、機制建設、措施落實方面,都是采用積極、穩妥、漸進的方式進行,目的就是要通過這樣的方式消除金融活動中的各種矛盾,化解可能存在的風險,減少金融活動可能引發的震蕩。從管理層的具體操作來看,也是把規范經營和強化監管作為基本要求。

在這樣的情況下,對金融機構來說,就必須把規范發展放在首位,把防范和化解各類風險擺在突出位置,不斷完善和健全內控機制、風控機制、監督機制,最大限度地減少風險的發生。即便出現風險,也要科學、積極、穩妥地化解。

對此,一方面,要進一步完善內控制度,建立能夠覆蓋各個環節的詳實制度與規則,防止分支機構和工作人員鉆空子。另一方面,應建立更加嚴格的審查和監督機制,特別是銀行內部監管部門,必須切實履行好監督職責,出現問題要實現責任到人。

從監管角度來看,重點要強化業務抽查和責任追究工作。特別是涉及風險問題的業務,一定要扎實抽查,且檢查范圍要覆蓋各分支機構。同時,對發生問題的金融機構,有必要嚴格追查,明確真相,真正把責任落實到每個人、每個崗位。

此次儲戶28億元存款被挪用事件進一步說明,在金融機構的內控機制、風控機制、監督機制建設方面,還要進一步做好文章,用“繡花針”功夫去彌補風險管控過程中的各種漏洞,確保不再出現類似事件。

   原標題:儲戶28億元存款被銀行挪用 內控機制、風控機制去哪了?

>更多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最近更新
www.bennys.cn 中國項目城網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 網站統計
Copyright© 2014-2017 中國項目城網(www.benny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2020036824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