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支付刷公交卡體驗如何?小米支付刷公交卡方便嗎?(2)
第一次刷卡,給我的印象非常好,速度很快,甚至讓我差點沒有拍下照片來。
事實證明這可能是我當時恰好姿勢比較正確。在后來的體驗中,大概有1/3的幾率我需要調整一下手機的位置,將NFC線圈與刷卡器的線圈對好,才可以觸發地鐵和公交的刷卡器。當然,實體卡片也會有同樣的困擾就是了,調整一下位置又用不了一秒鐘。
看傻眼的圍觀群眾
我還記得今天某次用小米5刷公交卡上車時,司機一副我把讀卡器黑了、或是用手機錄制了一聲和刷卡機一樣的“滴”聲音的表情。
這恰恰也代表著普通人對這些新科技的認知水平:從來沒有想象過手機也可以做這樣的事情。
我在朋友圈里分享了手機刷卡的照片,得到的回復基本都是好奇,怎樣做到的,蘋果能不能用,等等。
但手機刷卡,這真的不是黑科技。在日本,早在功能機時代就已經有了這樣的功能;國內早年曾有部分單位——特別是高校,曾推出過手機刷校園卡的功能,依靠特制的SIM卡,甚至還可能需要在電池蓋內部貼一個線圈。
而NFC技術出現(還不是普及,至今NFC也沒有普及)后,有地方公交卡運營者與電信運營商合作推出帶有NFC密鑰的SIM卡,配合公交公司或者運營商的相關軟件實現公交卡模擬——NFC的加密,是必須通過額外的認證芯片才可以模擬某個RFID來刷卡的(這也是手機NFC功能不能簡單復制門禁卡等RFID卡片的原因)。
但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實現手機刷公交卡,一方面要跑營業廳換卡,但這并不輕松,一年前我曾試圖在北京聯通找一張帶NFC密鑰的SIM卡,耗費兩天時間跑了幾處旗艦店級別的營業廳并打了無數個電話都沒有搞定,另外一點則是據用戶反饋,刷卡的成功率明顯到不了有實用價值的水平。
小米MI Pay刷公交,是真的可用了。那我接下來的任務,是把這張卡里充值的50塊刷完,這對于不坐地鐵上班的我來說真是一個麻煩啊……
費力,也能討好用戶,但或許真的沒有商業價值
就在這幾天,我說我能用小米刷公交卡了,包括幾位虎嗅同事在內的一些人,都對小米手機突然有了興趣,這就是用戶剛需的力量。
但毫無疑問,用NFC刷公交卡,技術上并沒有太大困難,問題都在聯絡與對接上。小米吃下了第一口,華為雖然更早宣布Huawei Pay也將支持公交卡,但現階段還只是空頭支票。
刷公交卡這件事,現在看來只是一個時間差。高頻、剛需,但金額過低,并且資金可能難以在自己的支付體系內沉淀,而是直接沉淀到公交系統。毫無疑問,先入局、先入某城的手機廠商可以依靠時間差吸引一波硬件銷售,但長遠來看這項功能一定會普及,普及之后就變成同質化的一個“累贅”了——空有協調聯絡公交運營機構的成本,又轉化不成產品的競爭力。
最后,關于MI Pay的本體,與銀聯云閃付對接的支付。我為了測試支付功能,在測試完公交卡后,想在路邊的便利店試試云閃付,當我走進北京規模不小的便利店好鄰居時,隨便買了一盒酸奶希望用云閃付支付,店員非常不屑地表示沒有這種東西,恰好我買的酸奶又有支付寶的84折優惠……于是我想,可能還是支付寶和微信更接地氣吧。
用手機掃一掃即可用微信投資原油白銀,現在注冊還送體驗金,快來試試吧。
-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