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 城市的經濟體量是所有企業創新發展的根源所在

發布時間:2022-07-04 08:35:25
編輯:
來源:金融投資報
字體:

近日A股IPO成為全球資本市場的焦點。根據6月30日安永發布的《中國內地和香港IPO市場》顯示,今年上半年A股IPO籌資額創歷史新高,深交所和上交所分列IPO數量和籌資額首位。具體來看,2022上半年,上交所科創板籌資額首次超過主板,IPO數量和籌資額占比分別為31%和37%,主要以半導體、芯片為代表的硬科技企業上市十分活躍,這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科創板籌資額。有意思的是,若把一座城市的經濟體量與其科創板的數量聯系起來,會發現一些共性的問題。

研究發現,城市的經濟體量不但是其科創板企業數量的基礎,同時也是所有企業創新發展的根源所在。一般而言,一座城市在全國的的GDP排名越高,其在科創板企業數量方面就會相應地占據一定的優勢,具體表現為科創板企業數量就會越多,兩者總體上呈現出高度正相關關系。

從比較代表性的城市個例來看,成都科創板企業數量在中西部地區較為領先;重慶GDP排名第五,但是目前僅有一家公司過會(科創板);東莞的科創板企業數量排名要超過其GDP排名,顯得很“另類”。為何這三座城市呈現出來這些特征?經過清暉智庫研究發現,成都、重慶和東莞這三個城市呈現這些特征的原因非常復雜,但究其根源在于城市的“活力值”不同。成都科創板企業數量在中西部地區較為領先,與近年來成都城市科創實力和經濟活力“水漲船高”是分不開的,另外從今年披露的2021年年報數據來看,成都科創板上市公司增長活力與動力都非常顯著;與成都經濟發展展現出強大的活力、韌性和潛力不同,雖然重慶經濟也具有這些特點,但目前仍以第二產業為主,科創板“活力值”相對較弱,總體上與其排名第五的GDP并不相稱;東莞的科創板企業數量排名超過其GDP排名,或與其承接深圳產業轉移的因素有關。這是因為深圳本身科創板企業數量就很多,轉移到“隔壁”東莞反而能獲得比深圳更多的稅收、補貼等方面的傾斜,從而更有利于企業上市做大做強。

事實上,對一座城市而言,“硬科技”產業集群是否發展得好,同樣也會影響城市的科創實力。以深圳為例,該市通過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培育發展未來產業這一“硬科技”產業集群,取得了兩方面明顯的成效。一方面能夠對深圳創新科技產業發展起到引領作用,另一方面還能夠進一步提升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競爭力和未來產業競爭力,進而推動深圳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在此背景下,未來深圳有望以此引領全國的創新科技產業發展,而且還能夠為中國經濟更高質量的發展貢獻出“深圳力量”。

此外,R&D經費支出(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數額則能夠從另一視角體現一座城市或地區對創新活動的支持力度,最終也會在一定程度影響城市的科創實力。一座城市的科創實力并非憑空就會出現,而是需要“真金白銀”不斷地投入,這也是近年來中國各地區越來越重視R&D經費投入的原因所在。總體來說,R&D經費支出是一項反映各地創新研發投入的關鍵指標,例如北京2020年R&D經費支出就高達2000多億元,比許多城市高出一大截。在這里面,企業的力量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2020年度,全國企業、政府所屬研究機構、高等學校R&D經費支出占比分別為76.6%、14.0%和7.7%。由此可見,企業當仁不讓地成為拉動R&D經費支出的主要力量。究其根源,這是因為相較于政府所屬研究機構、高等學校而言,企業更加具有活力,效率也更高,更能創造出較大的價值。因此,其研發經費的增長對全社會的貢獻也會進一步增強。當前,企業已經成為拉動R&D經費支出的主要力量,其主體作用日益凸顯。一般而言,企業的研發投入與科創實力之間呈現出正相關關系,即研發投入越多,其科創實力越強。

標簽: 科創先鋒城市成都是怎樣煉成的 經濟活力水漲船高 研究發現 城市的經濟體量

   原標題:研究發現 城市的經濟體量是所有企業創新發展的根源所在

>更多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
www.bennys.cn 中國項目城網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 網站統計
Copyright© 2014-2017 中國項目城網(www.benny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2020036824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