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居民的感受為標尺 申城民心工程緊貼百姓“心尖尖”

發布時間:2021-10-09 11:03:37
編輯:
來源:文匯報
字體:

這個國慶長假,家住黃浦區南京東路街道的葉阿婆告別了“配藥難”的煩憂。弄堂深處的街道睦鄰分中心,此前進駐了一家互聯網醫院。這是便民就醫民心工程中為解決老年人“配藥+看病”的新探索。老人不僅可在此遠程問診,還可在醫院門診暫停的日子里,實現“不出社區”方便配取常用藥。

便民就醫、多層加梯、早餐工程……今年以來,上海眾多民心工程項目加碼實施,不僅大大提升了居民群眾的便利感、獲得感,也打磨出更適宜的“15分鐘生活圈”。

老年人可以在“家門口”一鍵叫車,在街巷里弄便利配藥取藥;年輕人則可以隨處找到營養便捷早餐,體驗十分友好的智能健身驛站……

貼心貼肉的民心工程,讓一個個“生活圈”始終以居民的感受為標尺,變得智慧便捷也充滿包容溫情,更成為踐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鮮活演繹。

妥帖照顧煙火日常,更帶來新期盼新暢想

國慶假期,不少選擇乘坐高鐵出游的乘客有了新發現:每天6時至9時,站點早餐推車上,包子、飯團、壽司、三明治等十幾個品種一字排開,讓人直嘆“選擇太豐富”。上海的這份早餐地圖正不斷拓容。從中西餐館、社區食堂到便利店、早餐車,人們總能就近就便“吃飽吃好”。近期,首批早餐網點完成升級,紛紛掛上了印有“上海早餐”標識的燈箱,統一識別系統的背后更凸顯質量的保障。

民心工程,緊貼著老百姓“心尖尖”,以小切口做實大體會,這也使得“15分鐘生活圈”成為更為具體具象的抓手。

譬如,老公房加裝電梯。長假期間,滬上不少居民小區的加梯工程并未按下“暫停鍵”。 ◆下轉第三版(上接第一版)靜安區彭新居民區,過去3個月一口氣簽下21臺加梯意向書,基本每周都有批量簽約。在寶山區的大型居住區,今年以來,上了年歲的老新村加梯已成功竣工114臺,不少老小區“整建制”圓夢。

全市層面,舊改紛紛提擋加速、順利推進。國慶前夕,崇明區首個“城中村”改造項目正式啟動,未來這里的百年老街將化身為文化生活街區,讓人看得到過往也觸摸到未來。還有些老社區借由針灸似的微更新,實現了生活功能的逐漸補齊。寶山九村是個老工人新村,今年國慶前,這里建起了智能健身驛站,聚攢了人氣,也成為居民社交新載體、新空間。

再如,濱水岸線愈發可親可近、可觀可賞、可游可憩的“一江一河”。國慶假期前,蘇州河長寧段華政沿河步道開放,這900米岸線讓人閱讀到了城市的百年歷史與獨特品格。

民心工程落實落細于“15分鐘”,妥帖照顧著煙火日常,更帶來一種新期盼新暢想。

數字賦能,以“人”的需求帶動城市發展

從“數字化生活”到“生活數字化”,折射出城市發展的要義——根據“人的需求”來進化,以需求帶動發展。同樣,數字化也充分賦能了“15分鐘生活圈”,讓這個生活圈的半徑和維度更具象化為“高品質”。

隨著一塊塊智慧大屏陸續啟用,老人們與出租車之間的距離不再遙遠。站在一鍵叫車屏前,老人只需刷臉,出租車司機便可獲得訂單信息。呼叫后臺甚至還在算法中設置了“老人優先”,提升叫車體驗。人們親切地將這一智能叫車方案歸結為“線上揚招”。今年以來,申城出行平臺已推動“刷臉叫車”智能屏進駐滬上100個小區。未來,這塊智能屏不僅將向1000個小區拓展,還將進駐部分電話亭,“蕩馬路”的老人也可隨時隨地方便叫車。

在生活數字化推進過程中,上海部分區域還聚焦“智慧商圈”建設,由此開辟出不少新場景、新模塊。這個假期新開業的前灘太古里,成了滬上商業人氣新地標。不少消費者沖著這里的智慧、環保而來。這里有星巴克全球最“綠”門店,店內近一半建材都可循環利用、升級改造或降解。與門店同步上線的,還有一套名為“綠色門店”的認證體系。從能源節約、水耗管理到廢棄物處置……40余項可量化指標,在后臺數據管理系統中一目了然,傳遞出更綠色低碳的城市發展與生活理念。

   原標題:以居民的感受為標尺 申城民心工程緊貼百姓“心尖尖”

>更多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最近更新
www.bennys.cn 中國項目城網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 網站統計
Copyright© 2014-2017 中國項目城網(www.benny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2020036824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