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向下總經理薪酬卻大漲 太平洋證券1.5億元假理財案追蹤

發布時間:2021-11-15 14:23:45
編輯:
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
字體:

太平洋證券內蒙古分公司假理財事件已經發生兩年,在這個案件中,除了分公司前總經理宋長達需擔責外,太平洋證券也是不可逃責的,畢竟這里涉及的很多事情與公司息息相關,直指其內控形同虛設。

太平洋證券內蒙古分公司假理財事件已經發生兩年,分公司總經理宋長達自首,近期即將開庭受審。自成立以來,內蒙古分公司的運作就一直存在諸多違規之處,而對此情況,太平洋證券總部也未能及時糾正,導致事態明顯惡化。

有投資者透露,逾期的理財產品規模為1.5億元,主要用于為地方擬IPO企業提供過橋融資、為太平洋證券發行的資管計劃保本保收益等。

此案的關鍵人物是宋長達,其在短短兩年內就從一家C型營業部的負責人升任分公司負責人,受到了太平洋證券管理層的器重。事發后,太平洋證券方面選擇低調處理。有多位投資者認為,太平洋證券理應擔責。

分公司前總經理宋長達實控體外企業

與內蒙分公司頻繁關聯交易終惹禍

太平洋證券內蒙古分公司的前身是赤峰營業部。2014年,太平洋證券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成立營業部,負責人為宋長達。

在宋長達等人的努力下,該營業部僅僅用了三年時間就規模發展到上百人,成為太平洋證券19個分公司之一。上市公司年報也顯示,太平洋證券內蒙古分公司辦公室不是位于省府呼和浩特,而是位于赤峰市,呼和浩特的分支機構僅為營業部級別。

在赤峰營業部任職期間,宋長達也獲得了諸多榮譽,比如宋擔任了赤峰市新聯會會長,并以此頭銜多次出席社會活動。另外,有前員工給《紅周刊》記者發來的信息顯示,內蒙古分公司還獲得過太平洋證券的年度“優秀部門”等榮譽,宋長達也被授予了2017年“優秀干部”稱號。

但2019年11月底,宋長達突然向公安機關自首,內蒙古分公司銷售的理財產品正式爆雷,泡沫終被戳破。

此時,一家名叫“赤峰聚鑫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企業也浮現出來。據天眼查信息,聚鑫投資2014年成立,目前的法人代表為宋常彬。據投資人張先生透露,宋常彬和宋長達有親屬關系,宋常彬是宋長達的堂弟。

投資人表示,太平洋證券內蒙古分公司在成立伊始就和聚鑫投資有著密切來往,在運營、理財產品的銷售過程中得到了聚鑫投資的協助。

公開信息顯示,聚鑫投資辦公室當時就位于赤峰市中核大廈北樓七層701/702室,而從太平洋證券年報給出的信息則顯示,其內蒙古分公司的辦公室就位于中核大廈主樓輔跨東側一、二層,與聚鑫投資辦公地點很近。

對于宋長達和聚鑫投資的關系,太平洋證券總部或早有知曉。有前員工提供的赤峰營業部2016年合規檢查報告顯示,早在2016年初,太平洋證券合規部就注意到,宋長達實際控制了聚鑫投資,還存在營業部一些員工從聚鑫投資領取薪酬的情況。

據宋長達當時向合規部門的解釋:他在正式入職太平洋證券前,在2014年7月成立了聚鑫投資,股權由張世磊持有;2015年7月,聚鑫投資的股東已經變更為宋常彬。

雖然如此,仍不排除宋長達長期控制聚鑫投資的可能性,因為在其2014年9月加入太平洋證券后,為籌建赤峰營業部,曾招聘了大量不具備證券從業資格的營銷人員,由于通過資格考試需數月,宋把上述人員安排在了聚鑫投資,由聚鑫投資發放補貼。

太平洋證券內蒙古分公司擴展迅速

經營中違規現象頻出

值得注意的是,太平洋內蒙古分公司不僅是赤峰的首家上市券商分支機構,其還曾是內蒙古惟一一家具有投行部門的證券分支機構。

據券商業內人士稱,早些年A股市場特別是新三板市場火熱,一些中小券商把投行部門下放到分公司,不僅為了爭搶業務,且還可以通過此舉獲得地方政府扶持IPO/新三板掛牌的專項資金。只不過,隨著IPO收緊、新三板市場遭遇寒冬后,分公司+投行的模式被證明弊大于利,大部分券商分公司的投行業務都隨后被裁撤。

而且,股權承銷業務也非太平洋證券所擅長的領域。據Wind,2017年以來,太平洋證券主承銷的IPO業務僅華藍集團等3筆。而且受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內蒙古也不是資本市場的沃土,據Wind,迄今注冊地在內蒙古的A股公司也不足30家。

在成立伊始,太平洋證券赤峰營業部大打“廣告戰”,通過當地電視臺等方式進行品牌展示,贊助了不少戶外廣告。譬如,曾拿下《中國好歌曲》冠軍唱作人的杭蓋樂隊,赤峰演唱會就由太平洋證券冠名;舉辦炒股大賽等。

然而,知情人士提供的《合規報告》等材料卻顯示,上述營銷活動并沒有向總部報批,也未向證監局備案,且在付款環節,多由宋長達或聚鑫投資支付。

很顯然,上述舉動與《證券投資顧問業務暫行規定》相抵觸:證券公司通過廣播、電視、網絡等公眾媒體對證券投資顧問業務進行廣告宣傳,應當遵守《廣告法》和證券信息傳播的有關規定,“提前5個工作日將廣告宣傳方案和時間安排向公司住所地證監局、媒體所在地證監局報備”。按照合規部門的要求,上述舉措或暫停、或整改。

奇怪之處還不止于此,據《紅周刊》記者從云南證監局獲得的數據,太平洋赤峰營業部在2014年11月獲批時,僅為C型營業部。一般來說,C型營業部的級別較低,客戶經理配置僅為3~5人。但上述合規檢查報告卻顯示,赤峰營業部在2016年初時,客戶經理就有23人。到2017年時,赤峰分公司的員工更是達到80人。

理財資金流向成謎,或涉保本保收益

折射太平洋證券內控缺位

據幾位投資人,以及太平洋內蒙古分公司的前員工回憶,2015~2019年期間,赤峰營業部及后續成立的內蒙古分公司,累計銷售理財產品規模約為9億元,而到2019年底正式逾期,累計約有1.5億元未能兌付。彼時的宣傳資料也顯示,赤峰營業部曾用諸如“5萬元起購,低風險、高回報,固定年化收益率7.6%”等信息,以招徠客戶。

那么,上述理財資金流向了哪里?

除了完成總部的資管產品銷售業績外,上述多位采訪對象向《紅周刊》記者回憶,部分理財資金用于為企業墊資、保證前期理財產品的本金和收益兌付等。

譬如2017年赤峰市對轄區內20多家擬上市公司的盡調中,宋長達提出,赤峰市天潤鑫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具備上市潛力,隨后太平洋證券總部投行的曹某帶隊開展上市輔導工作。當時鑫能新能源苦于銀行的貸款償付壓力,為避免影響IPO,宋長達提出發行理財產品,為企業提供過橋資金。

然而在理財逾期后,鑫能新能源的IPO無明顯進展。最新情況是,據通稿,今年6月,在地方證監局主辦的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宣布的、旨在支持本地企業上市的“天駿服務計劃”中,鑫能新能源仍是重點培育企業。

又譬如在2017年,太平洋證券內蒙古分公司曾銷售“紅辣椒量化對沖3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100萬元起售。盧女士透露,當初分公司承諾了較高收益,到期后未達到。私募排排網、Wind也顯示,紅辣椒量化對沖3號大部分時間虧損、且跑輸滬深300指數。

   原標題:業績向下總經理薪酬卻大漲 太平洋證券1.5億元假理財案追蹤

>更多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最近更新
www.bennys.cn 中國項目城網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 網站統計
Copyright© 2014-2017 中國項目城網(www.benny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2020036824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