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紀要】快遞價格戰結束了嗎?| 見智研究

發布時間:2021-10-26 15:03:46
編輯:
來源:華爾街見聞
字體:

對話嘉賓: 國內頭部快遞公司市場部總監 鄭總

摘要

1、電商掌握快遞定價權

我國電商快遞的發展是走在全世界的前列,很大一個原因是得益于包郵的形式,實際上是把電商快遞的物流成本是打到電商的經營成本里的,這就導致快遞公司本身對定價權掌握是不充分的。電商快遞的定價權實際是掌握在電商平臺手上,所以電商的發展實際上會左右電商快遞定價。

2、市場集中度會影響價格戰

回顧海外公司快遞價格戰的背景,當 CR3達到接近70%的時候,整個價格戰才慢慢的緩和下來,變成一個頭部,幾個大的物流公司,對整個快遞市場重新擁有了比較大的定價權,這個時候快遞物流的價格開始回升,實際上我認為才是真正的拐點。所以我剛才講價格戰在短期看似有所緩解,但我認為現在并不是拐點,也是基于這個原因。因為中國的快遞物流的市場的頭部集中度還沒有達到這樣的規模,所以我認為接下來還會以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時候發生進一步的整合,也是以價格戰的一個形式來體現的。

3、快遞件增長迅速,義烏占全國的1/10

我們國家的快遞物流的量占GDP的占比還沒有達到1%,所以從成熟市場的經驗來看,首先市場上沒有達到一個瓶頸期。

過去兩年的疫情實際上是加速了電商平臺的發展,很多的領域電商的滲透率是在進一步加大的,從消費品擴展到生鮮的領域,從大城市擴展到更加下層的市場,實際上過去兩年疫情都是加劇了電商的發展,那么帶來的結果就是可以看到幾乎所有的快遞公司的件量在過去這兩年都是呈現一個比較大幅度的增長。但是挑戰在于價格和利潤實際與量的增長非常不匹配,沒有達到一個雙向的正收益。

基本上從義烏發出的快遞的訂單量占全國總量的大概1/10,海南跟政策的相關性比較大,受到免稅的政策的利好的情況下,物流的量確實相比以前有所提高,但是這個量放到全國的市場份額來看還是非常小的。

4、高附加值業務的缺失導致快遞公司不賺錢

從快遞行業的生意的角度來講,全世界的快遞公司基本上都是做四個生意,第一個就是商務件,第二個制造業,這里面就包括了農業,包括了制造業。那么第三個是跨境物流,第四個就是電商。中國實際上是產生于商務件,直接后面就進入了電商件,因為沒有經歷制造業、農副業還有全球貿易這種高附加值的過程,所以現在所有的快遞公司都在調頭回來做制造業的快遞或者是供應鏈的整合。

5、消費供應鏈有15萬億空間

從物流的角度來看,中國的制造業有兩大供應鏈,一個是制造供應鏈,另一個是消費供應鏈。目前各大快遞公司90%以上的業務量都在消費供應鏈這端。中國所有的快遞公司滲透率都是非常低的,經過估算,整個市場規模大概在15萬億左右。農副業相關研究機構評估市場規模大概在5萬億左右。所以從這兩個方面來看,物流行業還有一個巨大的成長空間。

6、社區團購的現狀

市場空間比較大,增長速度很快,但是在履約的模式上,實際上有沒有對供應鏈進行升級,新參與進來的玩家都在砸錢去換流量,首先成本是傳統生意模式下是沒有的,第二個又不能把商品的賣價訂的過高。從社區團購的商業模式來講,從用戶訂單去倒推供應鏈,然后可以提升履約的有效性和及時性,但成本是一個挑戰。

7、快遞的智能化

快遞行業主要有4大塊,運輸、存儲、技術和咨詢,實際上這4塊基本上就構成了這15萬億的這么一個盤子。智能化的發展主要在三個領域里,那么倉儲的智能化實際上現在是走得比較靠前的,就是無人倉機器人撿貨,智能訂單對接分發等等,現在這個是相對來講發展的比較成熟的。

第二個就是在運輸端基本上還是傳統的工具,但是在技術支撐上面有了比較長足的進步,但在運輸端主要體現在輔助功能上。

第三個是智慧決策,如果智慧決策最終能夠基于大數據,實際上可以結構性的改變整個履約的成本。

8、快遞成本的考量

物流生意來講,成本實際上會分成兩部分,第一個是剛性的成本,包括在資本支出上做了多少的投入,然后再攤薄每一票的履約成本,剩下就看會計方法上怎么去算了,是要折舊3年還是折舊5年。

第二個就是變動的成本,實際上在于管理怎么樣能夠通過智慧決策來達到一個最完美的匹配。在剛性成本和變動成本之間,實際上考驗的是經營體系。

正文

大家晚上好,歡迎來到見智研究直播間。昨晚雙11的預售已經拉開了帷幕,李佳琦和薇婭直播間的銷量已高達180億,接下來快遞量也會迎來一波爆發。

根據見智研究的追蹤,今年9月份快遞的價格已經出現了一個明顯的向上拐點,就背景來看,快遞行業經過了兩年左右的價格戰,那么今年9月的價格拐點,是否可以持續,帶著這些疑問,我們榮幸的有請到國內頭部快遞公司的鄭總來和大家進行一些分享。

一、快遞單價未見拐點,電商平臺掌握快遞定價權

見智研究:

鄭總,對于快遞行業,我們了解到已經打了兩年的價格戰,那么今年9月份出現了一次價格上的反彈,單票現在收入到9塊7毛5,月環比提升了4.4%,對于未來的一些情況是否會有一些變化,您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嗎?

嘉賓:

那么其實國內的快遞主要是分成兩大類,一類就是時效快遞,第二類是電商快遞。從剛才介紹背景情況來看,更多的是在描述電商快遞的一個動態,整體來講,電商快遞在9月份確實是有價格的回升,主要是兩方面原因:第一個是監管當局的一些干預,希望整個快遞行業可以健康持續發展。第二個是出于各大快遞公司成本壓力,所以不得不選擇在一個適當的時機,適當的提升快遞的價格,來維持后的發展。

從接下來快遞的價格的走向,我認為可能短期是有一個調整,但是從更長遠來看,快遞的價格戰還沒有說到達一個停止或者是拐點回升的這么一個點,這是我的觀點。

見智研究:

剛剛您提到,電商在快遞當中承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那么電商行業的競爭格局是否會對快遞業務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嘉賓:

這個是肯定的。首先在我們國家就是三線城市和以下的區域為主的下沉市場,是電商流量增長的主要來源。這里包括了大量的地級市,還有全中國2700多個縣,還有鄉鎮、村莊,現在手機端的消費用戶也接近到10億的規模,新的電商形式,比方直播帶貨,網紅帶貨,都刺激了網絡消費的增長。

隨著高頻的線上消費,以及網購習慣的形成,再加上各大快遞公司的終端布局進一步完善,包括驛站、快遞超市、智能快遞柜這些末端服務的這些基礎設施已經非常普及了。

那么同時在線上端跟消費場景捆綁的,比方說公眾號小程序 App,使得大家在有購物需求的場景下,發快遞的方式比以前要方便很多,達到了一個觸手可及的程度,所以整個電商大環境使得整個電商快遞的增長仍然會持續,這是大環境。

從定價這個方面來講,我們國家有一些特殊情況,電商快遞的發展是走在全世界的前列的,那么很大一個原因是得益于我們包郵的這么一個形式,那么包郵的形式實際上是把電商快遞的物流成本是打到電商的經營成本里的,這就導致快遞公司本身對定價權掌握是不充分的。

電商快遞的定價權實際是掌握在電商平臺手上,所以電商的發展實際上會左右電商快遞定價。

二、市場集中度會影響價格戰

見智研究:

感謝鄭總您的回答。就剛剛您也提到電商的對于快遞的定價主導權也是意義影響非常大,其實快遞打價格戰,也是由電商來引發的這么一個背景,那么您是否可以給我們簡單介紹一下此前快遞為什么要打價格戰?

嘉賓:

這個價格戰實際上是快遞行業發展的一個必經的階段,如果我們去對比像美國這種成熟的快遞市場,實際上他們也經歷過價格戰的一個周期。

舉個例子,像美國的聯邦或者ups,它們在發展的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的,美國聯邦和ups的價格大戰是發生在1982年到1994年,大概持續了12年左右的一個時間這個結果,價格戰長達12年的價格戰導致的一個結果,是整個美國市場的快遞行業的集中度,頭部商家的市場占有率達到了60~70%。

那么當 CR 3達到接近70%的時候,整個價格戰才慢慢的緩和下來,變成一個頭部,幾個大的物流公司,對整個快遞市場重新擁有了比較大的定價權,這個時候快遞物流的價格開始回升,實際上我認為才是真正的拐點。所以我剛才講價格戰在短期看似有所緩解,但我認為現在并不是拐點,也是基于這個原因。

因為中國的快遞物流的市場的頭部集中度還沒有達到這樣的規模,所以我認為接下來還會以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時候發生進一步的整合,也是以價格戰的一個形式來體現的。

三、快遞件增長迅速,義烏占全國的1/10

見智研究:

好的,感謝鄭總您的一些回答,那么其實我們也想了解一下今年快遞單的業務量到底情況是怎么樣,疫情期間是否對快遞行業整體的業務量進行了一定的沖擊,大致的環境是什么?

嘉賓:

整個快遞市場仍然處在一個發展的階段,那么可以同樣參考美國成熟市場,基本上就是對于一個成熟的經濟體來講,快遞物流大概會占到整個GDP的1%,當它占到1%的時候,市場會趨于一個平緩的發展。那么現在我們國家的快遞物流的量占Gdp的占比還沒有達到1%這樣一個規模。所以從成熟市場的經驗來看,首先市場上沒有達到一個瓶頸期。

那么第二點的話,過去兩年的疫情實際上是加速了電商平臺的發展,實際上就是很多的領域電商的滲透率是在進一步加大的,從消費品擴展到生鮮的領域,從大城市擴展到更加下層的市場,實際上過去兩年疫情都是加劇了電商的發展,那么帶來的結果就是可以看到幾乎所有的快遞公司的件量在過去這兩年都是呈現一個比較大幅度的增長。

截止到今年的8月份,那么各家快遞公司實際上的同比增長都是在兩位數以上,頭部的企業可能會增長到30%以上,所以的話整個量的增長還是在不斷提升的,但是挑戰在于價格和利潤實際與量的增長非常不匹配,沒有達到一個雙向的正收益,這個是現在各家公司要解決的問題。

見智研究:

剛剛您也提到很多網購,包括電商的業務單,其實是現在的一個比較關注的點,像是義烏、海南的的訂單量好像增長的非常迅猛?

嘉賓:

義烏的量其實一直來講已經是比較確定的,基本上從義烏發出的快遞的訂單量占全國總量的大概1/10,那么海南跟政策的相關性比較大,受到免稅的政策的利好的情況下,它的物流的量確實相比以前有一個比較大的增長,但是這個量放到全國的盤子里來看還是非常小的。

所以的話基本上在免稅的這些企業在海南的布局成熟之前,海南的電商的量還無法跟其他大的市場去競爭,就是現在的一個狀況。

四、快遞行業的四門生意

見智研究:

好的,感謝您的回答。另外一點其實也是我們很多觀眾朋友們帶著疑惑對于快遞行業除了網購這個重要的賽道,還有什么重要業務呢?

嘉賓:

從快遞行業的生意的角度來講,全世界的快遞公司基本上都是做四個生意,第一個就是商務件,第二個制造業,這里面就包括了農業,包括了制造業。那么第三個是跨境物流,第四個就是電商。實際上到目前為止,大家都是在這四個領域里面去耕耘自己的市場。

那么差別來講的話,就是中美快遞行業的驅動因素,雖然都是這四個,但是大家的出場順序是不同的,美國基本上是按照我剛才介紹的順序去發展的,從商務、建到、制造業、農副業到全球的跨境貿易、再到、電商。

中國實際上是產生于商務件,但直接后面就進入了電商件,然后電商件催生了中國一個巨大的快遞行業。中國的快遞行業不掙錢,就是因為沒有經歷制造業、農副業還有全球貿易這種高附加值的過程,所以現在你會發現中國所有的快遞公司都在調頭回來做制造業的快遞或者是供應鏈的整合。

五、消費供應鏈有15萬億空間

見智研究:

國內快遞公司在農牧業以及制造業未來的增量如?

嘉賓:

從物流的角度來看,中國的制造業有兩大供應鏈,一個是制造供應鏈,另一個是消費供應鏈。目前各大快遞公司90%以上的業務量都在消費供應鏈這端,也就是在產品生產出來以后,進入倉庫,傳入分銷體系,最終到達消費者的手中。實際上從原材料到半成品到產線物流這一端,我們中國所有的快遞公司滲透率都是非常低的,而這一部分的體量又是非常大的。經過估算,整個市場規模大概在15萬億左右。其中農副業更是與大家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相關研究機構評估過生鮮農副業的物流市場規模大概在5萬億左右。所以從這兩個方面來看,物流行業還有一個巨大的成長空間。

見智研究:

電商領域是否在近兩年的物流行業占據比較大的一個份額?

嘉賓:

電商領域實際上是中國整個快遞行業的一個催化劑,一方面它催生了很多新的快遞場景。另一方面它帶來了資金流的大變革。在傳統物流的交付中,交易和交付都是線下的,但是電商使得交易是線上的,交付是線下的,把兩者做了一個很好的整合,也催生了整個交付過程的線上化和可視化,這無論對用戶還是對生產方來說都是一個新的供應鏈變革。

六、電商的競爭力看什么

見智研究:

對于快遞行業,我們也了解到它與一般的服務業有一些不同,它的差異化不是非常明顯。那么在未來的快遞市場中,頭部企業,或者其他二線的快遞公司,他們將采用怎樣的差異化競爭模式,帶來不一樣的客戶體驗?

嘉賓:

首先,從經營端角度來講,快遞公司的盈利能力主要由三方面構成,第一個就是利潤率,第二個是資產周轉率,第三個就是它杠桿比例。

如果公司想要提高利潤率,就要盡可能地做商務件,生鮮或者制造業這些高附加值的業務,可以帶來比較高的利潤。

如果想要提升資產周轉率,就需要靠大量的電商件來攤薄資產的成本。特別是在當下這個階段,大家都想占據電商這個市場,因為過去5年中國的快遞公司做了大量的重資產投入,基本處于一個產能的爬坡期,所以占據電商市場是為了降低資產的成本,提升資產周轉。

從使用杠桿來看,基本上中國的頭部快遞企業全部用上了,在過去5年都完成了上市的過程。所以從經營端來看,這三招大家都在用,差異在于每一端的使用程度和持有的比例,這會帶來競爭格局的不同。

其次,就是快遞業務的不同。目前快遞的業務基本分為4大塊:商務件,制造業、農副業、全球貿易和電商,每一次業務板塊的調整,也會帶來競爭格局的改變,只有調整順利,適應了新的業務板塊的公司才能生存。要從單一市場逐步擴展到整個大的物流市場,才能夠提升核心的競爭能力。

再者是網絡上的競爭力,主要是指網絡的覆蓋度,To C的能力,包括一些科技手段比如自動化以及智能化的能力。快遞公司本身是有C端的信息,上游是互聯網平臺,信息化程度也比較高,所以它就存在了某種流量變現的邏輯。哪家公司能把上下游流量變現的邏輯整合的更清楚,誰就能更多地獲得資本的青睞,變相地加大了杠桿率或者競爭力。

從物流公司本身來看,它的網絡基本是由干線網絡和收派網絡這兩部分組成的。干線網絡是整個網絡的關鍵節點,而收派網絡對廣度和密度有一個比較大的要求,只有強大的整合能力才能運行。所以公司需要去考慮如何滿足上下游客戶服務擴張的需求,怎樣在網絡中做好業務量的匹配,降低所有的運載工具的空載率。所以,對于快遞公司來說,如果只是單純的做好自己的服務,已經不是在競爭中最重要的法寶了,而經營端,網絡的門檻,生態的搭建,這幾點才是在未來中國快遞公司競爭的關鍵因素。

見智研究:

對于快遞送貨上門的最后一環節也稱為最后一公里,它的服務體驗其實是很多人特別關注的一點。因為這最后一環節的成本可能是比較高的,也是為什么現在快遞柜的需求遞增,那么對于最后一公里這個環節在快遞成本方面又有怎樣的考量?

嘉賓:

目前電商的模式是比較多的。快遞本身作為一個服務行業,它是適應于電商的模式,來提供不同的履約方式。實際上大家可以看到,基于不同的電商生態,快遞公司也有不同的履約方式,比如有倉配,前置倉,網格倉,及時配等等,不同的履約方式也會帶來不同的成本結構。

所以當我們講最后一公里的時候,實際上的潛臺詞是說發的可能是一個普通的電商快件。它可能是從中轉場,然后到末端的網點,然后從末端網點再配送到c端,這是一個傳統邏輯。

但比如我們現在講生鮮電商,其實它的末端已經不是這樣一個模式了。它可能是從它的一個中央倉,然后到一個前置倉,然后再到末端的配送。實際上的履約成本就會有幾塊錢的一個差異。

比方說我們講的外賣跑腿這種及時配送,它的履約成本又不一樣。最后說到社區團購,它是有社區團的團長,最后可能會自己去自提,那么就減少了最后100米的配送的成本,所以它的履約成本又是比較低的,這也是為什么社區團最近發展的比較好的一個成本端的原因。

所以的話在不同的履約方式下的成本結構不一樣。

實際上快遞柜解決的是普通消費電商的這些場景,所以它最后解決的是派送員上樓的這么一段路程。那么這一段路程實際上在整個派送末端的成本占比已經是比較小的了,這個已經不是勝負手了,可以這么講。

七、快遞員加薪的影響

見智研究:

好的,除了快遞員配送上門,好像今年也是出臺了一些快遞員提高工資收入的相關消息。對于快遞員的成本的提高,是否也是會對企業或者整個快遞行業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呢?

嘉賓:

快遞員的薪資這部分的成本提高實際上我認為影響是不大的。普遍現在我們看到大家提高的費率大概在一毛錢左右,但實際上有幾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一毛錢首先無論是哪種履約方式,一毛錢的占比在成本里面占比都比較低。

第二,派送員能不能真正獲得收益,還取決于質量考核。很多時候你提高他的派件的提成標準,但是如果考核進一步趨嚴,他的罰款或者他的KPI扣款實際上很多時候反而會更多。快遞員能不能真正拿到實惠呢,也未必。

第三點就是大家的業務結構,實際上對這個事情才是真正有決定性影響的。

八、社區團購的現狀

見智研究:

其實社區團購近兩年的發展速度也是非常的快,它解決了您剛剛提到的最后一公里的一些的這些問題。那么對于社區團購的競爭力,或者是說他們的未來的行業格局的變化,有哪些看點?您可以為我們分享一下嗎。

嘉賓:

首先生鮮電商市場首先我認為是最大的,剛才我也介紹過整個市場的規模可能超過了5萬億,因為它是大家的一個基礎消費品之一。

其次,它的線上的滲透率還是比較低的。從滲透的比例來講,大家會預判未來接下來這幾年的整個社區團所帶來的生鮮類的電商的增速啊,實際上會非常的高,那么這個是市場方面。

如果要講競爭力方面,就是任何一個新的商業模式,特別是在物流領域里面,它如果要帶來一些變革的話,它一定是從兩個方面帶來變化。第一個方面就是從購買的及時性方面,那么我以前買一個東西,如果是需要三天,現在只需要一天,或者是以前要一天,現在只需要半天,那么這樣的模式會帶來新的這個增長。

在履約的模式上,實際上有沒有對供應鏈進行升級,比方說以前大家要買農產品都要去菜市場,那么菜市場實際上是一個多級批發的這么供應鏈的模型,現在有了線上的銷售的方式以后,會發現實際上很多時候特別是像社區團購,它是先有訂單,有了訂單之后再去采購,實際上在貨品的準確性,貨品的損耗、交付上面都有一個巨大的提升。

但現在它的問題在于說各個新參與進來的玩家都在砸錢去換流量,首先成本是傳統生意模式下是沒有的,那么第二個你又不能把你的商品的賣價高過,原來傳統模式上的賣價,所以兩兩個模式相比的話,這邊就多了一塊成本。

現在從社區團的整個商業模式來講,從用戶訂單去倒推供應鏈,然后可以提升履約的有效性和及時性。但是成本是一個挑戰,這是今天的現狀。

九、快遞的智能化

見智研究:

有個觀眾提問, 快遞行業的智能化進程現在怎么樣了?

嘉賓:

整個快遞行業主要有4大塊,運輸、存儲、技術和咨詢,實際上這4塊基本上就構成了這15萬億的這么一個盤子。智能化的發展主要在三個領域里,那么倉儲的智能化實際上現在是走得比較靠前的,就是無人倉機器人撿貨,智能訂單對接分發等等,現在這個是相對來講發展的比較成熟的。

第二個就是在運輸端,比方說像飛機、高鐵,公路運輸、海運等等。實際上在運輸工具上還沒有發生重大的升級換代,基本上還是傳統的工具,但是在技術支撐上面有了比較長足的進步,比方說現在可以有GPS衛星定位,然后可以監控油耗,可以監控司機是不是打瞌睡,監控貨物的溫度濕度,甚至可以監控貨物有沒有傾斜,有沒有破損。那么在運輸端實際上還主要是在輔助功能上。

第三個是智慧決策,現在應該說是每一個玩家都想花大的資金和技術去提升的這么一個板塊,如果智慧決策最終能夠基于大數據,實際上可以結構性的改變整個履約的成本。

十、快遞的成本考量

見智研究:

快遞行業在智能化的這種轉變過程中,前期它的投入應該是非常的大的,那么整體來看,對于快遞行業的成本控制方面是怎么考量呢?

嘉賓:

成本控制是一個永遠不會停下來的話題,對于物流生意來講,成本實際上會分成好幾塊,第一個是剛性的成本,包括在資本支出上做了多少的投入,比方說投了一個機場,投了多少車等等,這個是本身作為資本支出,希望通過擴大規模獲得更多的量。然后再攤薄每一票的履約成本,實際上這就看會計方法上怎么去算了,是要折舊3年還是折舊5年。

第二個就是變動的成本,實際上就在于管理。我怎么樣能夠通過我的智慧決策來使得這些基礎設施達到一個最完美的匹配,線路排布是不是最科學?車輛空駛的時長是不是最低,等等。所以在剛性成本和變動成本之間,快遞公司實際上考驗的是它整個的經營體系。

今天的直播到這里就結束了,歡迎大家每周四晚的7點持續鎖定直播間,我們將會和專家以及行業的大咖來解讀熱點,小伙伴有任何的問題都可以和我們進行交流,期待下周四晚7點我們直播間不見不散。

   原標題:【直播紀要】快遞價格戰結束了嗎?| 見智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最近更新
www.bennys.cn 中國項目城網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 網站統計
Copyright© 2014-2017 中國項目城網(www.benny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2020036824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