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到來!中國生育水平已經嚴重落后 二胎政策難改年輕人觀念
項城網12月5日訊 警鐘敲響!中國生育水平已是世界最低水平,中國現在已經面臨最嚴重的人口危機。在長期的一胎化下,城市家庭已把一孩當成了默認的生育狀態(tài),需要強烈的理由才會生育二孩,這也是中國最真實而又殘酷的真相。
近日《中國統(tǒng)計年鑒2016》公布的201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顯示,中國2015年的總和生育率僅為1.05。這個數據低于世界銀行最新的2014年的所有其他199個國家和地區(qū)的生育率。換言之,如果1.05的生育率屬實,那中國的生育水平就是全球最低,而不是最低之一。
生育率是指每個女性平均生育的孩子數量。由于中國男女出生性別比一般國家要高出約10%,平均每個女性需要生育更多的孩子才能維持人口不衰減;從群體繁衍來看,中國1.05的生育率只相當于發(fā)達國的1.0的生育率。這體現在發(fā)達國家的生育率只要達到2.1就可以維持人口代際平衡,而中國生育率則需要達到2.2才能做到這點。
近一二十年來,各種證據一再顯示中國早已經陷入超低生育率陷阱。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的數據,中國2010到2014年的生育率分別為1.18、1.04、1.26、1.24、1.28,平均生育率僅1.2,即使取最高值也只有1.28。但2015年11月5日國家衛(wèi)計委基層指導司司長楊文莊,依然聲稱實際生育率介于1.5到1.6。如果說生育率確實有這么高,那意味著2015年耗資不菲的人口小普查所得出的1.05的數據就漏算了1/3的嬰兒;普查機構是不是應該為這么大的漏報比例承擔責任?
由于都是基于抽樣,再加上各種宏觀因素影響,各年生育率會有一定波動性,但不可能會相差1/3。問題并不是國家統(tǒng)計局抽樣調查的漏報,而是計劃生育部門以漏報為理由一而再、再而三地大幅調高生育率數據,嚴重誤導決策層和民眾。上個月,湖北宜昌市衛(wèi)計委等部門聯(lián)合發(fā)出提倡生育二孩的公開信后,我們就關注過當地的生育數據。2015年8月宜昌進行了一項大規(guī)模的生育調查;結果顯示,當地2015年總和生育率僅有0.81。宜昌的調查是基于30%的育齡婦女,抽樣比例是一般生育率調查的30倍,應當非常準確。
宜昌是一個地級市,包括5個縣,其中還有少數民族地區(qū),該地的城市化率還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考慮到這些因素,如果說宜昌的生育率僅有0.81,那全國1.05的生育率并不離奇。宜昌的數據也暗示,國家統(tǒng)計局根據人口普查和每年抽樣調查所公布的數據,并不像計劃生育部門一直宣稱的那樣嚴重高估了生育率;而后者對生育率的調整則是刻意的誤導。而且,2015年的數據是來自抽樣比例較高的小普查,按理應該比之前的幾年更準確。
為了進一步分析近年的生育率,我們將2010至2015年的總和生育率按孩次分解。如表1所示,2014年總和生育率高于2013年;這主要是因為二孩和三孩次生育率上升,與2014年實施單獨二孩的政策變化相符。而2015年的一孩、二孩和三孩次生育率都比2014年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是一孩生育率。除了實際的超低生育率、抽樣誤區(qū)以及其他宏觀波動因素之外,我們認為2015年如此之低的生育率還可能部分歸因于生育率的進度效應。

所謂進度效應是指,育齡女性在某些年份普遍推遲生育,導致這些年份的總和生育率走低。假設這些女性只是推遲,而非放棄生育,那么總和生育率在開始年份的下降幅度會在實際生育年份得到補償。我們注意到,2015年的平均生育年齡比2014年增加了將近1歲,說明進度效應可能確實存在。這背后的原因應該是進一步的城市化,以及大學擴招導致很多年輕女性推遲婚育。
不過,由于女性生育多孩的意愿及懷孕幾率都會隨年齡下降,延緩生育所降低的生育率只有一部分會在未來得到補償。 再考慮到2016年年初全面兩孩開始實施等因素,綜合判斷,2016和2017年的生育率會顯著反彈。特別是,隨著堆積生育意愿的釋放,2017年將出現生育小高峰。但在此之后,由于堆積效應弱化,尤其是未來十年育齡高峰期女性萎縮超過40%,出生人口將面臨雪崩。
用微信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送你88元現金體驗劵,還可以用微信炒白銀或原油瀝青哦!
-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