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20年中國官方再發文保耕地 相關部委詳解新規
中新社北京1月24日電 (夏賓)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占補平衡的意見》(下稱“意見”),這是1997年以來中國官方再一次就耕地保護專門發文。
24日,中國相關部門負責人出席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的發布會,介紹上述意見相關情況。
中國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表示,相比于1997年的文件,此次中央發文保護耕地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把此前耕地保護框架體系、國家土地督察制度等行之有效的嚴格管理制度固定下來,“同時提出來‘兩個絕不能’”。
“兩個絕不能”即已經確定的耕地紅線絕不能突破,已經劃定的城市周邊永久基本農田絕不能隨便占用。
姜大明還強調,當前中國糧食連年增產,庫存較多,“但越是在這個時候,越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越要繃緊耕地保護這根弦,不能有絲毫的放松。在這個問題上一旦出現閃失,就會犯難以挽回的顛覆性的錯誤。”
具體來看,在推進耕地質量提升和保護方面,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俊指出,“十二五”期間中國已建成高標準農田4.03億畝,投入資金5900多億元人民幣,“十三五”期間的任務首先是確保再建高標準農田4億畝,力爭建成6億畝。
韓俊介紹稱,為實現上述目標任務,意見給出三方面重要舉措:一要整合財政資金,并通過撬動社會資金參與土地整治和高標準農田建設;二是要全面推進耕地耕作層剝離;三是強化基礎支撐,建立一個比較科學的耕地質量和產能評價制度,完善耕地質量調查與監測體系。
以財政資金為例,韓俊表示,“十三五”期間中央和地方加起來大約要投入6000億元人民幣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
中國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進一步稱,要嚴格實施耕地的數量保護,通過控增量、挖存量、促集約來減少新增建設占用的耕地總量,守住“已經確定的耕地紅線絕不能突破”。
同時,要強調耕地質量保護。通過推進占用耕地、耕作層的剝離再利用、中低產田的提質改造,新增耕地后期培肥改良等措施,大力穩步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努力實現“建好”的目標。
還要擴大耕地輪作休耕的試點,落實耕地生態保護。在耕地后備資源開發利用的同時,要明確禁止開墾的區域和地類,來積極開展退化耕地的綜合治理。污染耕地的治理修復,統籌推進耕地休養生息,充分發揮耕地的生態作用。
在耕地占補平衡方面,中國國土資源部副部長曹衛星指出,意見按照“控占用、調方式、算大帳、差別化”的思路,提出了改進和規范占補平衡管理新的政策措施。
他解釋稱,“控占用”,減少新增建設占用耕地規模;“調方式”,轉變補充耕地的方式;“算大賬”,從單純強調項目掛鉤算細賬,轉向兼顧區域平衡上算大賬;“差別化”,充分考慮區域差異和項目差異,構建“縣域平衡為主,省域調劑為輔,國家統籌為補充”的占補平衡的新格局。
由此,意見提出“到2020年,中國耕地保有量不少于18.65億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少于15.46億畝,確保建成8億畝、力爭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的目標可期。(完)
【關注微信公眾號:石化寶(bweipan)手機也能炒白銀原油,僅需8元即可參與,快來試試吧】-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