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觀察:打破“信息繭房” 壓實媒體擔當

發布時間:2017-01-26 09:58:17
作者:李浩然 編輯:網絡
來源:齊魯晚報
字體:

不是令受眾“作繭自縛”,而是在博雜的信息叢林中抽絲剝繭、去蕪存菁,這始終是媒體不可或缺的義務,理應成為媒體堅守信念、勇敢擔當的積極作為

微信朋友圈被“刷屏”了,可能是個大新聞,也可能只是一場公司年會,這是“圈子”營造的氛圍。瀏覽新聞時,偶爾點開一則內容,不知不覺就開始被源源不斷地推送,這是“算法”構造的導向。這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但對于接收的個體來說,也可能是被雷同的信息反復轟炸;身處獲取資訊空前迅捷的社會環境,視野和心態一定能隨之開闊嗎?不可一概而論。

淺閱讀、碎片化成為人們習以為常的一種生活狀態。用“生活狀態”來形容,是因為移動和社交這兩個關鍵詞已經成為比比皆是的“場景”,對人們日常行為乃至意識的影響和塑造,猶如水流滲入土壤,改變既無處不在,又潤物無聲;又好像春蠶作繭,日積月累中,自我形成了一種信息場域。

“信息繭房”的概念即由此而來。由技術驅動的巨量信息使人如同置身海洋,由此造成的選擇困難,令受眾更容易從自身興趣出發去取舍,機器算法則強化了這種令受眾心理上“更舒服”的選擇路徑。同時,當大量信息由“圈子”交流,無形中造成的一種趨同性群體壓力,也會帶來心理上的“沉默螺旋”效應——當個人的意見與其所屬群體或周圍環境的觀念發生背離時,很多人會放棄自己的看法,逐漸變得沉默。雖然這一概念在上世紀70年代就已提出,但在互聯網成為主流傳播介質的時代,卻更有現實意義。

當個體獲取信息、交流觀點更多從圈子出發,由算法推送,久而久之,就好像將自己包攏在一個個“信息繭房”之中,逐漸窄化且內向,最終的結果也許和技術進步的初衷大相徑庭——與信息匱乏時代相比,我們獲取信息的范圍大幅延展,手段不斷豐富,但人們彼此之間、與社會之間的溝通,未見得更為順暢和有效。由此產生的悖論,也許正體現了技術是把“雙刃劍”的特質。

基于開放、共享、包容、創新等理念而被定義的互聯網精神,如果孕育了“信息繭房”這樣的傳播現象,就不能不思考技術與人性之間的良性互動是否一定自然達成。如果以用戶為中心,內容傳遞“定制化”,“個人日報”的模式日漸盛行,個體心態和狀態卻與大眾、社會之間呈現分離且彼此孤立的態勢,就不能不思考傳播平臺與媒介責任的關系。個人對信息的認知和判斷,應當建構在社會普遍認同的價值觀之上,并能積極融合互動,技術為社會進步、大眾生活帶來的紅利,才能充分展現正能量的一面。

從這個角度看媒體融合的趨勢與模式,不難發現,傳統媒體的核心價值實際從未被真正消解。在更深層面上,“傳統媒體”不僅代表一種媒體形態,更意味著一種媒體精神、價值取向。

媒體作為時代瞭望者、社會守望者的職責和角色,在當下尤需強化。公眾的媒體素養直接關系著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塑造,這不是憑空而來,更不會隨著算法盛行而自然提升。不是令受眾“作繭自縛”,而是在博雜的信息叢林中抽絲剝繭、去蕪存菁,這始終是媒體不可或缺的義務,理應成為媒體堅守信念、勇敢擔當的積極作為。

 

【關注微信公眾號:石化寶(bweipan)手機也能炒白銀原油,僅需8元即可參與,快來試試吧】

  原標題:新媒體觀察:打破“信息繭房” 壓實媒體擔當

>更多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 娛樂 | 微盤 | 熱點 | 社會 | 房產 | 國內 | 國際 | 投資 | 理財 | 股票 | 原油 | 財經 | 知識 | | 財經新聞 | 理財 | 股票 | 原油 | P2P網貸 | 銀行 | 投資 | | 房產新聞 | 房價走勢 | 政策法規 | 樓市行情 | | 健康資訊 | 養生指南 | 美容整形 | 健身減肥 | 兩性健康 | | 教育動態 | 政策法規 | 留學移民 | 考試資訊 | | 法律知識 | 汽車知識 | 投資知識 | 醫學知識 | 財務知識 | 股票知識 | 生活小常識 | | 娛樂新聞 | 明星 | 電影 | 電視劇 | 搞笑 | | 創業新聞 | 風投動向 | 創業項目 | 人物故事 | 創業指南 | | 體壇頭條 | 體育明星 | 足球 | 籃球 | | 手游 | 網游 | 頁游 | 單機 | | 景點 | 攻略 | 旅游 | 美食 | | 科技資訊 | 數碼前沿 | 互聯網 | 業界動態 | | 新車 | 導購 | 評測 | 保養 | | 明星娛樂 | 社會萬象 | 搞笑圖片 | 圖說世界 | |
關于我們| 廣告合作| 聯系我們| 鏈接交換| 法律聲明| 手機版
項城網 www.bennys.cn -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法律聲明。
項城網(www.bennys.cn) 版權所有 網站統計
鄂ICP備14010903號-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