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理財產品能投嗎?你需要綜合考量這些風險!
近幾年來,老百姓的金錢觀發生了很大變化。以前,他們不舍得花錢,習慣于一有錢就存進銀行,認為投資理財是有錢人才做的事情;然而現在,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存款利率的下降以及理財知識的普及,他們開始尋找除儲蓄外的其他資金安置渠道,學習了解各種理財方式的差異,并嘗試購買理財產品。
然而,市面上理財產品數量眾多、種類豐富,作為投資經驗不足的新手,到底該以怎樣的標準,來衡量這個產品值不值得投呢?三益寶理財分析師表示,對普通人來說,安全是投資的第一要素,核定一個產品的可投性,首先應當從“風險”入手,包括:
1. 政策風險
要確定這個投資渠道或投資產品是否存在政策風險。法律法規明確禁止的,或因政策變化有可能造成意外虧損的,最好都不要涉足。比如,新股申購類產品可能因政策變化導致所持有的股票在可流通時股價跌破發行價;再比如P2P網貸產品中的大標項目,在政策未明時可以投資,但限額令一出,即使現在處于整改期,大家最好也不要過多購買。
2. 市場風險
以炒股為例,股價經常隨著市場的變化而跌宕起伏。假如你不能承受因為重大事件突發引起的股價激蕩,那股票投資就不適合你。三益寶理財專家建議,投前大家對理財產品的市場風險,至少要有個心理預期。
3. 流動性風險
目前,不少理財產品都是有資金鎖定期、不允許提前撤出的,假如你提前支取,不僅無法拿到預期收益,還可能損失一部分資金。所以,大家最好選擇流動性較強的理財產品,比如三益寶的樂商經營貸項目,投資周期雖以一年為主,但支持持有債權兩個月后進行轉讓,通常一天之內便可轉讓成功,方便靈活。
4. 利率風險
根據業務種類不同,理財產品的收益模式也各不相同,有的是固定收益產品,如P2P;有的是保本浮動收益,如部分銀行理財產品;還有的除利息外,甚至可能導致本金損失。那么,投資人就需根據項目收益的高低,自己的理財目的和對風險的偏好綜合決定到底要不要投資。
【關注微信公眾號:石化寶(bweipan)手機也能炒白銀原油,僅需8元即可參與,快來試試吧】
-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