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縱論中國“智”造:為經濟轉型發展添動力

發布時間:2017-03-02 17:24:15
作者:劉樂正 編輯:網絡
來源:齊魯晚報
字體:

由中新經緯主辦的財經中國V論壇在京舉辦。<a target='_blank'  >中新網</a> 種卿 攝

圖為“財經中國V論壇:中國‘智’造新機遇”現場

中新網北京3月2日電 (種卿)1日,由中國新聞社財經新媒體中新經緯主辦的“財經中國V論壇:中國‘智’造新機遇”在北京舉行。多位與會專家暢談中國“智”造的機遇與挑戰。專家直言,中國“智”造不是要替代和完全否認中國制造,隨著智慧經濟時代的到來,我國需要“智”造來升級經濟發展的動力源。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將成智能制造的重要生產力,為中國帶來在機器人、航空航天等產業領先世界的發展機遇。

中國“智”造不是要替代和否認中國制造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在發表主旨演講時指出,中國“智”造不是要替代和完全否認中國制造,而必須要對自己的人口、國情以及我們的復雜社會現狀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不能幻想說變成了去工業化,徹底告別密集制造業。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發表主旨演講。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發表主旨演講。

但隨著時代變遷,我國需要“智”造來升級經濟發展的動力源。王文說,“中國老百姓太能買了,對企業家有驅動力,如果再不轉移到中國“智”造的話,老百姓買一個馬桶都要到日本去買,對于一個企業家來講,丟失了很大的一塊利益。”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北京大學數字中國研究院副院長曹和平表示贊同上述觀點,“智慧經濟時代,帶來了規模收益和規模收益形成的那種外部性,這是制造所不能比擬的。”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北京大學數字中國研究院副院長曹和平。<a target='_blank'  >中新網</a> 種卿 攝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在論壇上演講。中新網 種卿 攝

曹和平用一個生動的例子來描繪中國“智”造對生活的改變,就比如你隔著15米遠就能知道一個人可能有糖尿病,為什么?因為帶有生物芯片的眼鏡,在15米范圍內就可以看到誰患有糖尿病,后果是,眼鏡技術再不是學校門口的“明亮眼鏡”,這種眼鏡把我國醫院的高端技術與一個普通智慧相結合,診斷從醫院轉移到普通家庭。這個是智慧嗎?是,中國現在正在完成。

“互聯網+新技術”改變中國制造 更綠色、更智能

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看來,中國主動參與到了全球的分工體系中,重新找準自身的定位,制造業已經開始邁向中高端。十三五發展規劃提出,未來五年中國要打造五個支柱性的高科技產業,引領產業結構的調整轉型升級。

王文認為,發展中國“智”造,要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的深度融合。中國新一代的信息技術產業、高檔的數控機床和機器人產業、航空航天、電力裝備、農機裝備和新材料和生物醫藥等產業都面臨著重大升級機遇,甚至是領先于全世界的一個重大機遇。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在現場講話。

“中國制造2025要通過十年的努力來推動中國向制造業強國邁進,‘互聯網+’發展戰略對我們傳統行業的改造,將全面釋放經濟發展的潛力。”徐洪才補充道。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長、《全球化》副總編王曉紅亦認為,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的互聯網技術和其他新技術的產生,制造業要從傳統的制造向智能制造,包括向綠色制造和服務制造來轉型,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生產力。

王文也認為,要全面推行綠色制造。未來五到十年左右,中國碳排放量要大大下降,沒有綠色是不行的。目前無論是中國制造、還是中國“智”造,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

“智”造業強大了 配套服務業一定要跟上

商務部國際經濟貿易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表示,中國要在國際貿易中提升話語權實際上是一個大型的系統工程,貿易是大系統的子系統。如果離開整個經濟,特別是制造業競爭力的提升,話語權也就無從談起。

商務部國際經濟貿易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在現場講話。

白明稱,過去中國有機電產品出口,培育出了工程機械、家用電器等行業的競爭力,近些年來中國手機行業的競爭力也有很大提升,未來中國的核電和高鐵等則有很強的競爭力,國際市場空間也很大。

“但中國要從制造業大國走向制造業強國,單獨依靠貨物貿易是難以支撐的。而進而走向貿易強國,一定要兩條腿走路,相互支撐,制造業強大了,配套服務業一定要跟上。”白明道,比如,中國的高精尖制造業產品、科技含量比較高的IT產品,如果配套服務很落后,一樣賣不出去。

“一帶一路”為中國“智”造走出去發展帶來機遇

王文感慨道,中國企業、中國產品非常需要國際營銷意識和國內營銷意識,“其實中國產品很多做得都不錯,只是品牌價值沒有提升上去。”

“一帶一路”實際上給中國制造和中國“智”造都創造了非常大的機遇。王文認為,一方面可促進中國國內產業體系逐漸升級;另一方面在全世界逐漸的再造一個中國的經濟生產體系。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長、《全球化》副總編王曉紅。

王曉紅也建議,中國企業需做好“一帶一路”帶來的投資機遇。“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有大量的市場需求,可很好的將自己研發的技術在世界范圍內去擴散、去推廣。現在中國對外共簽署14個自由貿易協定,涉及22個國家和地區,將來“一帶一路”沿線可能會更多的自貿區,這些都會拓寬我們的高技術投資的空間。

“同時,中企海外并購要考慮到拓展空間,歐洲和美國擁有先進技術,中國高新企業可以將歐美作為重要的投資區域。”王曉紅同時表示,中國企業要走出去要會融入當地,成為一個真正的當地企業。現在30%的企業投資不成功,主要是因為本土化程度低。(完)

  原標題:專家縱論中國“智”造:為經濟轉型發展添動力

>更多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 娛樂 | 微盤 | 熱點 | 社會 | 房產 | 國內 | 國際 | 投資 | 理財 | 股票 | 原油 | 財經 | 知識 | | 財經新聞 | 理財 | 股票 | 原油 | P2P網貸 | 銀行 | 投資 | | 房產新聞 | 房價走勢 | 政策法規 | 樓市行情 | | 健康資訊 | 養生指南 | 美容整形 | 健身減肥 | 兩性健康 | | 教育動態 | 政策法規 | 留學移民 | 考試資訊 | | 法律知識 | 汽車知識 | 投資知識 | 醫學知識 | 財務知識 | 股票知識 | 生活小常識 | | 娛樂新聞 | 明星 | 電影 | 電視劇 | 搞笑 | | 創業新聞 | 風投動向 | 創業項目 | 人物故事 | 創業指南 | | 體壇頭條 | 體育明星 | 足球 | 籃球 | | 手游 | 網游 | 頁游 | 單機 | | 景點 | 攻略 | 旅游 | 美食 | | 科技資訊 | 數碼前沿 | 互聯網 | 業界動態 | | 新車 | 導購 | 評測 | 保養 | | 明星娛樂 | 社會萬象 | 搞笑圖片 | 圖說世界 | |
關于我們| 廣告合作| 聯系我們| 鏈接交換| 法律聲明| 手機版
項城網 www.bennys.cn -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法律聲明。
項城網(www.bennys.cn) 版權所有 網站統計
鄂ICP備14010903號-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