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只能手機市場的五年:華為、步步高、小米誰能堅持到底?
調研數據顯示,從2009年到2013年的3G時代,中國手機市場智能機占比從10%左右提升到90%左右,完成了一次全面普及。從折線圖可以看出,2011-2012年是變化最快的時間段,智能手機份額三分天下有其一的2011年,是智能手機行業變革的開端。

在角力中覺醒的國產品牌
2011年是多事之秋,二季度諾基亞全球第一的寶座讓位三星,開始一蹶不振之路;三季度摩托羅拉被谷歌收購,又一巨頭慘淡收場。
在中國手機市場,海外品牌與中國品牌一直處于此消彼長的狀態。兩大巨頭沒落的同時,華為開啟從白牌到品牌的轉變,2011年推出Honor系列,也就是當前大紅大紫的榮耀品牌,2012年1月亮相AscendP系產品,即當前華為中高端市場主力;vivo品牌破繭而出,進軍智能手機市場,11月發布新機vivo V1;小米也是在這一年的8月,推出小米一代手機。
不得不提的是,2011年中國移動終端公司成立,至此三大運營商的終端專業化公司全部成立。終端公司的宗旨是通過政策和資本驅動智能手機產業發展,是運營商加大對終端產業管控的表現。
一面是運營商加大管控力度,另一面是國產手機品牌化,追求多元化發展,兩股勢力的合作與角力在2011年正式開始。華為、vivo、小米之所以稱為當時品牌化的代表,是因為三者頗具典型,一個以運營商渠道為主,自身銷量中運營商渠道占比達80%;一個走傳統社會渠道,還有一個走互聯網渠道,與運營商關系都不是很大。
在運營商的強力主導下,“中華酷聯”大紅大紫。品牌覺醒的華為在若即若離的糾結中,奮力向前;以本分立命的vivo,在運營商所不關注的渠道上,隱忍發展;而小米則是大張旗鼓,以用戶之名,開創新的道路。
事實證明,運營商不能永遠解決手機廠商的溫飽,堅定的品牌化,成為華為、vivo、小米后來快速發展的起點。
變與不變都是錯?
以2011年品牌化覺醒為起點,開始了智能手機激蕩五年。2012年,智能手機取代功能機,變還是不變?2013年,互聯網渠道風光無限,變還是不變?2014年全面進入4G時代,變還是不變?2015年社會渠道成為香餑餑,變還是不變?
趁熱而入的互聯網企業,在2011-2012年掀起了非理性的做機潮,結果落的一地雞毛,成功者寥寥無幾。
看到趨勢不變者,在看不懂、瞧不起的傲慢中,逐漸發現跟不上、學不會,代價是品牌發展落后、市場份額下跌 ;看到趨勢變化者,多少被帶進了溝里,看起來熱熱鬧鬧的PK,背后投入多少沒能回收的成本,也許只有自己才清楚。 變與不變都是錯嗎?
從百度搜索指數來看,小米經過2014年的高潮后,正在逐步冷卻。而華為與vivo趨勢相近,穩定增長,兩者一個是變的代表,一個是不變的典型,值得研究。
-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