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糧食物流業“十三五”發展規劃(附全文)
發改委:糧食物流業“十三五”發展規劃(附全文)
為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根據《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工程建設規劃(2015—2020年)》《糧食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等有關部署要求,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糧食局組織編制了《糧食物流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以下是詳情:
《糧食物流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前言
糧食物流業是糧食行業發展的基礎支撐性產業。發展糧食現代物流,建立高效、暢通、節約的糧食現代物流體系,對提高糧食流通效率,減少糧食損耗,降低流通成本,促進產銷銜接,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國家糧食宏觀調控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發展糧食物流業,需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貫徹落實“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三大戰略;注重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注重應用現代產業組織方式,注重物流技術創新、業態創新和品牌創新。
依據《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
《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工程建設規劃(2015—2020年)》
《糧食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等,編制本規劃。
一、發展環境
(一)發展現狀
“十二五”以來,隨著我國現代物流業健康快速發展和“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工程”全面實施,我國糧食物流業發展較快,糧食現代物流體系初步建成。
——糧食物流總量快速增長。糧食物流總量由2011年的3億噸增長到3.65億噸,其中省內糧食物流量由1.5億噸增長到2億噸,跨省糧食物流量由1.5億噸增長到1.65億噸1。
——“北糧南運”的糧食物流態勢更加突出。東北通道糧食年流出量約5000萬噸,主要品種是玉米、稻谷(大米),主要流向華東、華南、華北、西南和西北地區;黃淮海通道年流出量約6000萬噸,主要品種是小麥,主要流向華東、華南、西南和西北地區;長江中下游通道年流出量約2400萬噸,主要品種是稻谷(大米),主要流向華東、華南、西南地區;華東沿海、華南沿海通道年流入量約4900萬噸,京津通道年流入量約905萬噸,西南通道年流入量約2900萬噸,西北通道年流入量約1800萬噸。
——糧食物流節點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建成了一批覆蓋主要糧食生產和消費區域、具備一定輻射能力和示范作用的物流節點和糧食物流園區,節點的集散功能進一步完善,有力促進了產銷銜接,帶動了當地糧食產業經濟發展。
——運輸方式多元化發展。糧食跨省運輸中,鐵路運輸占比約50%,水路運輸約40%,公路運輸約10%。汽車散糧、內河船舶散糧運輸比例穩步提高,散糧火車入關試點逐步開展,集裝箱散糧運輸快速發展,糧食物流成本進一步降低,糧食流通效率不斷提升。
——高效糧食物流裝備及技術推廣應用。集裝單元化等糧食物流技術開始應用,多點犁式帶式輸送機等節糧減損裝備逐步推廣,公鐵水多式聯運銜接技術得到提升,有力支撐了糧食流通現代化發展。
全景財經網微信號:石化寶
想獲取財富的秘密,關注微信號公眾號:石化寶(bweipan),回復“理財”獲取財富秘籍
-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