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虹橋:發力“二次開發”“二次創業” 提升“樞紐”能級

發布時間:2021-09-24 10:32:00
編輯:
來源:文匯報
字體:

再過不久,一年一度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如期而至。這一開放盛會的魅力、影響力正與其所處的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同頻共振”——截至目前,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已吸引7萬多家核心企業和機構入駐,形成了41個特色產業園區和特色樓宇,有以殼牌、羅氏診斷、泰森為代表的世界500強等外資企業,也有紅星美凱龍、安踏、雅戈爾等總部類機構,初步形成“總部經濟集聚,高端商務、現代服務業和科技創新產業齊頭并進,外資、國資、民企特別是長三角企業扎堆落戶、融合發展”的良好態勢。

強商務、強會展、強交通,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將發力打造形成“動力核”“極中極”,充分構建起引領區域協同發展的新引擎。隨著虹橋國際開放樞紐的戰略定位進一步明確,清晰擘畫出發展的全新坐標系。“這倒逼著大虹橋從更宏闊的視角產生新思考、謀劃新舉措”,虹橋商務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這樣解讀。

結合16項政策的先行先試,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將放大多重國家戰略疊加優勢,“二次開發”“二次創業”,在產業鏈、服務鏈、人才鏈上構筑起獨特競爭優勢——通過產業發展之“核”、國際貿易之“核”、要素配置之“核”、高端商務之“核”、人才薈萃之“核”吸引內外資總部企業集聚,持續提升國際國內資源配置能力,讓更多企業近悅遠來,真正成長為企業總部首選地。由此,助推“大虹橋”成為長三角強勁活躍增長極的“極中極”、聯通國際國內市場的“彩虹橋”。

緊抓進博會溢出效應,要素資源融通交匯

“三個一批”,這是《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總體方案》中的關鍵詞,包括一批高含金量政策措施、一批高水平功能平臺和一批高能級重大項目。

這“三個一批”背后,體現的恰是一種要素資源融通交匯、配置產出的能力。不僅要在物理空間集成發力,更要疏通看得見、看不見的環節,讓各類創新要素、資源、人才彼此更為緊密,形成交互鏈接,讓一切觸手可及。越來越多企業,通過虹橋這個開放大門戶、大平臺、大通道實現更好更快發展。

連續三屆參加進博會,擁有60多年全球領先物流專業技術的德國永恒力,將地區總部“搬”來了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來自進博會的訂單,令其業務發展飛速,甚至從“參展商”變為“投資商”,在廣闊中國市場中尋覓更多機遇。

綠化覆蓋率高,樓宇高度保持在50米以下,街道路網以適宜的尺度來設計考量……這樣一種人本化的空間整體規劃,產生的協同效應,不僅縮短了上下游企業間你來我往的距離,更促進了單位土地的便捷與高效。

在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不少總部企業間的直線距離僅數百米,“商務距離”步行可達,節省下的成本,轉化成了市場主體實實在在的生產力。紛至沓來的企業,不斷補足產業鏈,也使得整個區域的創新發展生態更為活躍、更趨完善。

打造功能性平臺,提升“樞紐”能級

樞紐一詞,自帶空間秩序美感。而要提升、放大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樞紐”能級,這需要一系列刀刃向內的革故鼎新——一方面,進一步推進改革創新,構建起高效率全球高端資源要素配置新通道;同時,以搭建平臺、優化環境、深化改革為重要抓手,為要素自主有序流動提供保障。

對于當下的虹橋來說,就是要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品質推進商務區核心區規劃和開發建設,加快調整經濟結構、優化產業布局、提升區域品質,把大交通、大商務、大會展功能進一步做強做優。

目下,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內已建成虹橋進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一期面積40萬平方米,開設七個主題展館,引進近90個國家(地區)2萬多款進口商品入駐、銷售,其中進博會相關品牌占比70%,保稅物流中心(B型)截至今年6月,累計完成進出口貨值約12.7億元。虹橋海外貿易中心已吸引瑞士中心、新加坡企業中心、西班牙商會、中歐國際合作促進會等已開放運營的16家組織、機構,有效促進了國際經貿交流與合作。

制度保障同步跟進。以法律服務為例,虹橋中央法務區正加速打造。上海仲裁委員會長三角服務中心、長三角律師聯盟虹橋聯絡處等項目已初步達成合作意向。未來,這里將向著“世界級法律服務業集聚區”的目標穩步邁進。

作為上海商標審查協作中心的延伸,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商標受理窗口目前已面向長三角企業開展商標注冊、變更等全鏈條商標申請業務。同時,目前正試點開展商標注冊與商事登記“一窗受理”。

今年7月,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企業開立自由貿易賬戶的專項政策出臺,在準入門檻、操作流程等方面,這里成為除自貿試驗區外開立自由貿易賬戶最為便利的區域。未來,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將進一步發揮對內對外開放兩個扇面的樞紐作用,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同時,將集聚國際高端人才,建設虹橋國際商務人才港;推進資本要素市場化配置,形成特色金融服務功能;加快發展技術要素市場,提升科技創新濃度;持續深化改革,構建一流的營商環境,探索重點領域改革創新試點。

輻射長三角,宜業宜居近悅遠來

吸引企業近悅遠來,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將進一步做強輻射功能和效應——明確打造聯通國際國內的綜合交通新門戶,高水平建設交通基礎設施;同時,全面推進產城融合發展,構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備、優質高效的高水平居住生活服務體系,打造引領高品質生活的國際化新城區。

這里有一些現實的發力點。譬如,營商環境再優化,構筑城區宜居宜業面貌,社區探索智慧治理等等。特別是要堅持產城融合的思路和理念,更好統籌生產、生活和生態,域內交通要提高通達性,職住功能要提高平衡性,公共服務要凸顯高品質。

宏觀層面,“虹橋標準”正在實踐中轉化為“虹橋服務”。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正積極發揮政策集成效應,圍繞各類企業種種需求,梳理形成專項政策,涉及總部企業人才落戶、科技、金融、文創、人才公寓等,走訪服務機制也遍布每一棟樓宇。這樣的服務網絡還在不斷集成完善。

八年前,中駿集團總部移師安札上海。如今,中駿所在商務樓已是億元樓。見證著“大虹橋發展速度”的同時,中駿也體會到一種蒸蒸日上的質感生活。如今,在中駿廣場,幾乎每棟寫字樓底層都有一家咖啡店。馥郁的咖啡香,透出創新創業的滿滿活力,也成為人們鐘愛的文化空間。

南虹橋片區的最新數據顯示:區域已先后吸引7000多家民營企業落地扎根,其中不少為來自長三角的總部企業、頭部企業,在總部經濟、國際貿易、生命健康、文創電競等領域形成了集聚優勢。

   原標題:大虹橋:發力“二次開發”“二次創業” 提升“樞紐”能級

>更多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最近更新
www.bennys.cn 中國項目城網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 網站統計
Copyright© 2014-2017 中國項目城網(www.benny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2020036824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62 66 29@qq.com